在寫完《射雕三部曲》之后,金庸開始著手打造以玄幻神奇著稱的《天龍八部》。看過這本武俠小說的讀者會知道,相比于《射雕英雄傳》的中規中矩,《天龍八部》充斥了大量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即便放到現在來看,依舊是別具一格、精彩絕倫。
好比段譽吸人內力的北冥神功,這是其他武俠小說所沒有的。再看段譽的輕功凌波微步,一經施展猶如腳踏彩云一般風馳電掣,這顯然也和其他的武俠著作有所不同。段譽的六脈神劍更是讓人拍案叫絕——段譽體內的真氣竟能通過六根手指激射而出,做到有質無形、隔空傷人,讓對手防不勝防的可怕境界。
同時,《天龍八部》以真實的北宋末年作為故事背景,在這種真實與虛擬的相互輝映之下,這一部武俠巨作不僅有愛恨情仇還有國仇家恨。
加上在三位性格迥異的主角的共同演繹之下,《天龍八部》更是妙趣橫生,無愧是金庸的巔峰之作之一。
在《天龍八部》出現了一個反派角色,他就是大輪明王鳩摩智。鳩摩智乃吐蕃國師,他從千里之外的吐蕃來到中原,一亮相就驚艷了整個武林。
原來,鳩摩智乃一代武學奇才,他練成了絕學火焰刀之后,又暗中將逍遙派的小無相功納入囊中。憑借鳩摩智的悟性,他很快就將小無相功背得滾瓜爛熟。
由于小無相功能夠催動天下武學,鳩摩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輕松駕馭少林寺的72項絕技。當鳩摩智在少林寺施展神通的時候,他「山寨版」的武功以假亂真,甚至還超越了「正版」,驚得少林高僧們瞠目結舌。
要不是虛竹練過小無相功并且出手阻撓的話,鳩摩智真的可以在少林寺為所欲為了。
無獨有偶,鳩摩智在天龍寺耀武揚威的時候,天龍寺合六人之力打出的六脈神劍也不是鳩摩智的對手。饒是如此,鳩摩智依舊覬覦六脈神劍,三番五次逼迫段譽寫出秘籍。
鳩摩智不僅是武學奇才,他還是一位武癡,任何神功秘籍他都想拿來一睹為快。在天龍的末尾,鳩摩智搶奪了游坦之的《易筋經》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看到這里不免覺得有些奇怪,既然鳩摩智垂涎中原武林的各門絕學,他為何不闖入丐幫搶奪降龍十八掌?
值得一提的是,降龍十八掌可是丐幫的鎮幫之寶,就算是一心想收集天下武學的無崖子、李秋水也無法窺探降龍十八掌的奧義。
當年段譽不慎墜入無量山崖底,他走進瑯嬛福洞的時候,清楚地看到書架上貼了一些標簽,其中一張就寫著:丐幫缺降龍十八掌,甚憾。
可見,就算鳩摩智能夠催動小無相功模仿少林寺的72絕技,他也無法通過小無相功施展出降龍十八掌的招式。
鳩摩智敢在天龍寺耀武揚威,敢在少林寺大打出手,他為何卻不惹丐幫?
有的人認為,鳩摩智之所以不敢招惹丐幫,那是因為他被蕭峰嚇得魂飛魄散。畢竟在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里,鳩摩智被蕭峰打得吐血敗走。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金庸的原著里,鳩摩智壓根就沒和蕭峰動過手。
其實,鳩摩智的師父曾說過一番話,能很好地解釋鳩摩智為何沒有招惹丐幫。
金庸在原文里寫道,
鳩摩智得了吐蕃國密教寧瑪派上師授以‘火焰刀’神功后,在吐蕃掃蕩黑教,威震西陲,功力見識均已臻于極高境界,但一閱‘小無相功’,便覺踏入了武學中另一嶄新天地。
可見,鳩摩智在吐蕃還真有師父的,鳩摩智的火焰刀就是他的師父一手相傳。鳩摩智得了神功之后,遵循師父的指令,很快就在吐蕃將黑教掃蕩殆盡。
在吐蕃名聲大噪之后,鳩摩智又遵從師父的命令來到中原,為的就是將吐蕃寧瑪派一脈發揚光大。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鳩摩智暗中以小無相功為根基,在江湖群雄面前大展拳腳,給眾人造成了一種天賦異稟、至高無上的錯覺。
這也能解釋鳩摩智為何橫掃天龍寺、大鬧少林寺了,只因吐蕃寧瑪派和天龍寺、少林寺同源同脈,為了證明自己的宗派高人一等,難怪鳩摩智沒有招惹丐幫,卻在佛門之地大打出手。
各位大俠,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