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自己十五部的武俠著作里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各種江湖角色,他們有的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卻被金庸賦予了一身高深莫測的武功;他們有的則是金庸自己憑空想象的虛擬人物,依仗一身神功在江湖世界里所向披靡、罕見敵手。正是在這種真實與虛幻的相互輝映之下,金庸的武俠小說顯得更加真實、有趣。
既然是武俠小說,難免有武功高低強弱之分。究竟誰是金庸全集里的第一高手?一直以來都是武俠迷們爭論不休的話題。
有的網友認為,達摩祖師才是「金書」第一高手,他 不僅是《九陰真經》、《九陽真經》的作者,還是少林72絕技的締造者。
的確,在金庸最早的連載版的設定中,達摩祖師當之無愧成了「金書」第一高手。
可是隨著修訂版和新修版的橫空出世,達摩祖師逐漸褪去「金書第一」的光環,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傳道人」。
原來,金庸將《九陰真經》的作者改為黃裳,將《九陽真經》的作者改為斗酒僧,就連少林寺的72項絕技也改為由歷代高僧自行悟出。不過,達摩祖師依舊存在于「金書」中,不過卻成了一個沒有武功的僧人——方證大師道:「我宗武功之名雖然流傳天下,實則那是末學, 殊不足道。達摩老祖當年只是傳授弟子們一些強身健體的法門而已。身健則心靈,心靈則易悟。」
達摩祖師被拉下神壇之后,「金書」還有兩個角色擁有實力問鼎第一的寶座,他們就是張三豐和掃地僧。
作為金庸筆下的江湖高手,歷史人物張三豐被金庸賦予了一身超凡脫俗的神功。
即使張三豐已是百歲老人,但他依舊滿面紅光,一身武功修為并不在主角張無忌之下。甚至當張三豐走上少室山的時候,竟嚇得少林寺群僧傾巢而出,只因張三豐太過于高深莫測,僅憑他一人就能撬動整個少林寺。
就連金庸本人也借著《俠客行》的一段話再一次肯定了張三豐的江湖地位——聽說武當派創派祖師張三豐武術通神,所創的內家拳掌尤在少林派之上……張三豐祖師才算得是古往今來武林中的第一人!
一個「古往今來第一人」,無疑將張三豐的武功拔高到了至高的境界。更可怕的是,張三豐到了112歲之后反而更是鶴發童顏,還自創了太極拳和太極劍,讓張無忌現學現賣,接連擊敗了趙敏麾下三大高手。此時的張無忌才赫然發現,自己的武功越練越高,更發覺張三豐越加深不可測。
金庸的言外之意很明顯,張無忌即便是「金書」最強男主角,但張三豐是張無忌永遠無法企及的武學巔峰。
作為《天龍八部》第一高手,掃地僧在藏經閣的突然出現,讓在場的蕭遠山父子、慕容博父子大吃一驚。隨后掃地僧展示的武功依舊讓江湖群雄大驚失色,就連一向不可一世的鳩摩智也在被掃地僧袍袖一拂之后,嚇得撒腿就跑,一溜煙奔下少室山。
為了化解一場血腥廝殺,掃地僧先是祭起三尺氣墻吸走了蕭峰、慕容復的掌力,接著他又輕描淡寫地拍出一掌,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打「死」了慕容博和蕭遠山,然后展開絕世輕功,猶如展翅的雄鷹一般滑翔而去。
待蕭峰趕到現場之后才發現,他的父親蕭遠山以及仇人慕容博早已「滿血復活」,二人甚至冰釋前嫌,一同皈依佛門,成了掃地僧的座下弟子。
突如其來的轉變,就連一向沉穩淡定的蕭峰也有些措手不及——蕭遠山道:「峰兒,你回到大遼去罷……」蕭峰叫道:「爹爹,你……」
可見,金庸筆下的掃地僧不僅武功高強,他的佛法修為也是登峰造極。掃地僧正是將武學和佛法融合在一起,這才化解了自己和他人的體內戾氣,成了天龍時代不可觸及的天花板級人物。
倘若張三豐在打坐修煉的時候突然掉進了時光旋渦,穿越去了天龍時代的張三豐,憑他一身震古爍今的修為,能否擊敗掃地僧?
對于張三豐和掃地僧孰弱孰強,網友們的評論可謂是五花八門、針鋒相對。
有的人認為,張三豐被剛相偷襲打得口吐鮮血,不僅無法面對三大高手的挑戰,甚至還要休養三個月方能痊愈。
反觀掃地僧,他同樣被蕭峰用降龍十八掌打得口吐鮮血,不過卻渾不似血肉之軀一般,依舊提著慕容博、蕭遠山「展翅高飛」。
在成功「復活」慕容博和蕭遠山之后,掃地僧還登壇講法,對偷襲段譽的鳩摩智揮了一袍袖,摔得大輪明王連翻好幾個筋斗。
也有人持不同意見。畢竟張三豐聽聞少林寺被一鍋端之后心神大震,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才被剛相打傷。
反觀掃地僧,他全神貫注地和蕭峰、蕭遠山打斗,被蕭峰打中的那一掌已在掃地僧的預判范圍之內,這就能解釋,為何掃地僧被打得吐血之后依舊好似若無其事一般。
其實,要搞清張三豐和掃地僧誰更厲害,我們聽一聽天山童姥說過什麼就知道答案了。
眼見虛竹將無崖子的掌門扳指戴在手上,天山童姥先是大吃一驚然后似乎又明白了什麼。還沒等虛竹將事情的前因后果講清,天山童姥已經知道了答案,只聽她怒喝道:「
臭和尚!無崖子一身武功,他不散功,怎麼會死?一個人要死,便這麼容易?」
從天山童姥的這句話我們不難發現,無崖子若沒有將一身修為傳給虛竹,他至少都還能活個幾十年,畢竟殘障的無崖子躲在小木屋里,依舊是豐神俊朗、滿頭黑發,臉上沒有半點皺紋。
反觀藏經閣的掃地僧,他須眉皆白,臉上皺紋猶如刀刻,已是風燭殘年。到了段譽登基為帝、成了大理宣仁帝的時候,掃地僧恐怕早已壽終正寢,畢竟射雕時代已經沒了掃地僧這號人物。
再看張三豐,他出生在南宋末年,不僅在華山之巔和郭靖、楊過有了一面之緣,還在元朝末年大顯神通。更不可思議的是,這還不是張三豐的「高光時刻」,只因張三豐活了兩百多歲,他晚年的武功想必更是到了出神入化、霞舉飛升的境界。
天山童姥的那一句「若不散功,怎麼會死」將內功修為的高低和壽元的長短聯系到了一塊。內功越高,修煉者在神功的加持下越加延年益壽,這就能解釋,金庸筆下的張三豐為何能在112歲的時候再一次自創神功,只因此時只是張三豐的「中年時期」。
怪不得金庸會在《俠客行》里稱張三豐為「古往今來第一人」了。
各位大俠,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