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食甘,病不沾」!春天建議多吃1白1黃1綠,少吃酸,滋養肝脾

陆凡 2023/03/14 檢舉 我要評論

老話說:「春食甘,病不沾」。春季飲食有講究,春天在五行學說中屬于木,而人體的肝也屬是木性,因而春氣通肝,此時肝氣旺盛而升發。中醫建議這個季節飲食的總原則是減酸增甘,《本草綱目》記載:「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如果吃多了酸性食物,容易引起肝火過旺,所以要多吃甘味食物,有利于疏肝健脾。

春天要常吃「甘」這里的「甘」,并不是指白糖之類的甜食,而是中醫理論中對五臟有益的甘味食物。甘味食物有很多,其中包括五谷雜糧中的糯米、黑米、玉米、高粱、燕麥等,蔬菜中的蘆筍、南瓜、胡蘿卜等,以及紅棗、核桃等堅果,這些甘味食物在不同程度上對肝脾有益。 「春食甘,病不沾」!春天建議:多吃1白1黃1綠,少吃酸,滋養肝脾。

吃1白:山藥

山藥源于我國古代東漢時期,性平、味甘,是神農本草經中的一味中藥材,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的作用,著名的成藥六味地黃丸里的主要成分就是山藥。山藥含有豐富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皂甙、黏液質等物質。山藥分為普通山藥和鐵棍山藥兩種, 普通山藥口感比較清脆,而鐵棍山藥更加粉糯。

推薦做法:蒜香熘山藥

【食材和配料】:鐵棍山藥,大蒜,生姜,豆瓣醬,小米紅辣椒,豆瓣醬,香蔥,生抽,蠔油,食鹽

1、生姜洗凈去皮切末,大蒜用刀背拍扁去皮切碎,小米紅辣椒去蒂洗凈切圈,香蔥去根洗凈切碎。

2、沖洗掉鐵棍山藥表皮上的污泥,然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削皮,再改刀切成長條狀,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鐘左右,去除表面依附的黏稠液,然后瀝干水分。

3、熱鍋加油,油至六成熱加入姜蒜、小米辣和豆瓣醬爆香,再加入少許清水燒開,然后放入山藥大火翻炒,再轉中火燜煮一會兒。

4、放入蔥白,待山藥完全成熟,依次加入生抽、蠔油、食鹽翻炒均勻,最后撒上蔥花即可。喜歡粉糯口味的可以多煮燜一會兒。

吃1黃:玉米

玉米俗稱苞谷,原產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魯沿安第斯山麓一帶。玉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占比達到70%,除此之外, 蛋白質含量占8.5%,另外胡蘿卜素、黃體素、玉米黃質等脂溶性維生素含量也高。 玉米粒的芽胚營養價值特別高,吃的時候可不要浪費掉。

推薦做法:玉米燉排骨

【食材和配料】玉米,排骨,荸薺,生姜,料酒,食鹽

1、排骨用溫水清洗干凈,生姜去皮切片,荸薺削皮,沖洗干凈,切成兩半,玉米洗凈切成1~1.5厘米厚度的片狀。

2、鍋中放入清水,加入少許食鹽和料酒,再放入生姜片,將洗干凈的排骨,焯一下水,去除腥味,然后用溫水清洗掉表面殘留的浮沫。

3、重新起鍋,鍋中放入清水,再加入排骨、生姜片、玉米、荸薺開大火燉煮,5分鐘后轉中小火慢燉,燉至排骨脫骨,加入食鹽拌勻即可。

吃1綠:蘆筍

蘆筍源自歐洲,在西方國家素有「蔬菜之王」美譽,被列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我國有「龍須草」「洞庭蟲草」之稱,蘆筍含有的維生素、氨基酸成分高于普通蔬菜。另外它 所含有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等成分,可提高人體免疫力。蘆筍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質地柔軟、肉質鮮嫩,脆甜可口,可清炒,也可煲湯。

推薦做法:蘆筍炒蝦仁

【食材和配料】:蘆筍,基圍蝦,大蒜,香蔥,小米紅辣椒,生抽,蠔油,料酒,淀粉,胡椒粉,雞精,食鹽

1、香蔥洗凈去根切長段,大蒜去皮切片,基圍蝦去頭剝去外殼,抽掉蝦線,然后,加入香蔥、生抽、蠔油、料酒、淀粉、胡椒粉、植物油、食鹽腌制15分鐘。

2、蘆筍沖洗一下,切去根部老的部分,然后切斜片。鍋中倒入清水,加入少許食鹽和食油,燒沸后再放入蘆筍汆燙2分鐘,撈出控干水分。

3、鍋中放入清水燒沸,再放入蝦仁焯一下水,然后撈出控干水分備用。重新起鍋,熱鍋加油,油溫至六成熱,加入蒜片和蝦仁大火翻炒,至蝦仁變色,再加入蘆筍,繼續大火翻炒,炒至蘆筍變軟,加入生抽、蠔油、雞精、食鹽拌勻即可。

大家好!我是雅倩美食,一個廚藝愛好者,分享各種美味以及相關的故事,傳遞一日三餐的溫暖,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歡迎關注、點贊、轉發、收藏、評論,謝謝您的閱讀,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