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故事中,一個習武之人習武的目的有千萬種,有人是為了強身健體,有人是為了不被人欺負,有人單純地是武癡,只是為了接觸更多精妙的武學,而有一個角色卻是特殊的,那人便是「劍魔」獨孤求敗,這人習武的目的是「敗盡天下高手」,事實上他也的確是達成了這樣的成就。
獨孤求敗留在劍冢中的墓志銘就提到了他的光輝戰績:「縱橫江湖三十余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 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且不知這獨孤求敗究竟強到何種程度,以至于后來難求一敗,不過最讓筆者好奇的還是他「想要敗盡天下高手」的動機是什麼,這事或許與他的身世有關。
一、劍冢中的劍,敘述獨孤求敗的經歷
試想一個初入江湖的愣頭青,口里嚷嚷著要「敗盡天下高手」,豈不是讓人笑話?而獨孤求敗就是這麼做的。
他留在劍冢中的第一柄劍旁就刻著這麼一段文字:「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弱冠」指二十歲之前的男子,而獨孤求敗二十歲之前便已在河朔一帶難逢敵手了。
接著看他所用的第二柄劍,即紫薇軟劍:「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
此時的獨孤求敗已有了駕馭軟劍的能力,在劍技方面已然算得上是登峰造極,接下來,他便要在內力上尋求突破,因為第三把劍是那玄鐵重劍。
(楊過劇照)
那重劍旁刻著「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若非內力深厚,如何駕馭如此重劍?楊過也是在吃了幾十個菩斯曲蛇膽之后才內力大增,繼而選擇了重劍。
至于四十歲之后,獨孤求敗已達到了木劍乃至無劍境界。
縱觀獨孤求敗闖蕩武林的生涯,從來都沒有敗績,一登場便是滿級一般,他是如何做到的?試問他若只是個普通人,憑什麼能在十幾歲時便吊打河朔群雄?從這個角度來看,顯然他是有背景的。
二、不敗之名,無解劍法,從何而來?
要了解獨孤求敗這個人,還得從他的名字和他的劍法著手。
首先看「獨孤求敗」這名字,這哪里是個正常父母會給自己孩子起的名字?鮮卑人中的確是有獨孤姓氏,但「求敗」這名字未免也太扯了,難不成他父母能料到他日后會成為無敵于天下,一心只求一敗的武林高手?
只有一種可能,他的父母是絕世高人,有信心能夠將這孩子培養成絕世高人。
再看獨孤求敗的劍法,即獨孤九劍,很多人以為獨孤九劍就只有總訣式、破劍式、破刀式、破槍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氣式這九式,其實九式之中又分了很多招。
以破鞭式為例,它能破的可不只是鞭法而已,還包括點穴橛、拐子、峨眉刺、匕首、斧、鐵牌、八角槌、鐵椎種種短兵刃,而另外的八式也是如此,等于說世間各種兵器及招式都能被這劍法所破。
(明教劇照)
一個初入江湖的少年憑什麼能創出這樣的劍招?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獨孤九劍絕不是獨孤求敗本人所創,而是他的父母傳授的,而且要創出這樣一套能夠破盡天下武功的劍法,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通曉天下武學,而在獨孤求敗生存的時代,有條件做到這一點的就只有一個人,那人便是《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
三、高人之后,獨孤求敗被賦予的重任
多數人了解黃裳正是因為他創出的那本《九陰真經》,而《九陰真經》不過是后來黃裳的筆記一般的存在,他不過是將自己畢生所學以及仇家的武功記錄在那經書中。
關于《九陰真經》,書中提到過這麼一句:「《九陰真經》上載明不少陰毒邪惡武功,那都是黃裳的敵人使的。黃裳要知其破法,必先知其練法,因此將練法和破法全都寫入了真經,真經的要旨是在擊破邪惡武功之法,而不在邪惡武功的練法。
」
黃裳的敵人有誰?答案是天下各大門派的人。
(黃裳劇照)
當年他率軍攻打明教,結果大敗而歸,他心感不服,于是去殺了幾個明教的法王和使者,哪料此時的明教與其他武林門派關系不錯,那些明教教眾在其他門派的親戚朋友都來幫忙,黃裳寡不敵眾,自己的家人還盡數被殺,他本人則只能隱居起來,苦心習武四十余載。
也正因為如此,黃裳才能通曉武林各大門派的武功,而黃裳便有條件創出一套能夠破盡天下武功的劍招。
正如前文所述,既然黃裳和獨孤求敗都生存在「后天龍時代」,也就是《射雕英雄傳》故事發生之前的時代,而獨孤求敗卻沒挑戰這麼一號人物,為何?很簡單,他的劍招就是黃裳傳的,而黃裳極有可能就是他的父親。
(劍魔劇照)
獨孤求敗之所以以「敗盡天下高手」為目標,正是因為他父親黃裳當年被天下各大門派追殺,而黃裳苦練武功四十余載之后,那些仇人又早已不在人世間,所以他無處報仇,晚年的他不甘心過去的種種,于是將「敗盡天下高手」的目標交給了自己的兒子,以報當年追殺之仇,同時也只有他這樣的高手才有底氣給自己的兒子起名「獨孤求敗」。
而后來的故事就如書中描述的那般了,獨孤求敗完成了父親交代的使命,挫敗天下高手,一生未嘗一敗,也算是洗刷了當年父親黃裳被群雄追殺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