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文學作品中,若是一部作品十分成功,作者往往會以主角的后代作為新一代的主角,續寫故事,這樣頗有消費情懷之嫌,卻也十分好用,但金庸卻很少自己的武俠故事中寫那些「俠二代」的故事,這是為何?
常言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又有人云「虎父無犬子」,這話有一定道理,卻也不全對,父母的為人的確是會影響孩子,卻不一定能決定孩子將成為怎樣的人,金庸筆下的那些「俠二代」還多半就與父母不太像。
(郭靖劇照)
比如郭靖武功蓋世,他的兒子卻是草包,楊過威震武林,他的兒子卻默默無聞,不過最過分的還是段譽的兒子,與郭楊二人的兒子不同,段譽的兒子甚至算是個「壞人」,也難怪金庸對他的故事避而不談。
郭靖在《射雕英雄傳》與《神雕俠侶》兩部作品中都是主要角色,而《神雕俠侶》中就直接提到了他的兒子郭破虜。
(郭破虜劇照)
郭靖是武功蓋世,集降龍十八掌、左右互搏、九陰真經、上天梯等神功于一身,他那兒子郭破虜呢?書中幾乎沒有提到他的武功如何,也不知為何郭靖沒有將自己畢生所學的種種武功傳給親兒子,而郭破虜的結局更是潦草,郭靖讓他保護屠龍刀,他卻戰死在襄陽,屠龍刀還一度下落不明。
相對于郭破虜而言,楊過的兒子就更可悲了,不過多數人恐怕要問一句「楊過有兒子嗎」,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金庸的確是沒有明確提到楊過有兒子這件事,但通過書中的細節來看,楊過鐵定是有一個兒子的。
(楊過夫婦劇照)
原因很簡單,《倚天屠龍記》中那黃衫女子姓楊,但她只有二十六七歲,很明顯至少是楊過孫輩的人物,所以楊過一定有一個兒子,而且是正派人物,但很可惜,他生在一個動蕩的時代,蒙古入主中原,武林中自然沒太多故事可寫,他就這麼被埋沒了。
郭靖和楊過之子的故事是不值得寫,那麼金庸為何不寫段譽之子的故事呢?
段譽的兒子是誰?金庸在新修版中才提到了這個人物,原文道:「大理(史稱‘后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后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于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為僧,傳位于其子。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鐘靈、曉蕾,還是別位嬪妃所生,便不得而知。」
(段譽、木婉清、鐘靈劇照)
首先段譽之子比起郭靖的兒子來說,武功肯定是要更高的,原因很簡單,段正興的兒子便是「南帝」段智興,他若不強,他如何能將一陽指傳給兒子段智興?
相對于楊過的兒子而言,段正興所處的時代也并非動蕩不安,甚至這個時代還有「劍魔」獨孤求敗、黃裳等人物登場,若以段正興為主角寫一部作品,自然也是十分精彩的,那金庸為何對這角色避而不談?
或許很簡單,這個角色的形象不夠正面,且不論他的正邪立場,至少他作為一個兒子就是不孝的。
前文提到過,段譽是在當了四十年皇帝之后出家為僧,其實以他的性格,根本不可能出家,要知道大理皇帝避位的也不是硬性要求,而從書中的設定來看段譽并無出家的理由,而他出家的理由從他兒子身上就能找到答案。
段譽這個角色是有歷史原型的,包括他兒子段正興、孫子段智興也都是取自同名歷史人物,而歷史上真實的段譽叫「段和譽(段正嚴)」,這位皇帝出家的理由很簡單,被自己的幾個兒子逼的。
(段譽之孫段智興劇照)
在《無為寺傳燈錄》就記載了這段歷史:「徽宗冊封和譽云南節度使、大理王。己亥春,彗星再現,諸部蠻再叛,攻鄯闡,殺高明清于東堤……譽年事已高,漸漸與宋疏。譽因國中王室紛爭,力不從而禪位正興,計在位三十九年。削發出家于無為寺,住持寺務。」
皇室中的戰爭都是十分殘酷的,且不知段正興是做了什麼才能夠從一眾皇子中脫穎而出,而段譽多半不是自愿退位,畢竟他若不出家,段正興就無法名正言順地登基稱帝,所以段譽十有八九是被段正興逼著退位的。也正因為如此,金庸才刻意不提段正興的故事。
說來金庸筆下的這些「俠二代」還真是沒幾個爭氣的,戲份最多的恐怕還就是那《神雕俠侶》中打醬油的郭破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