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歲的小雅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被甲狀腺癌盯上。
從三個月前起,小雅就被喉嚨干痛、嗓子難受所困擾,本來以為只是上火了,就自己買了點藥吃了。
結果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不但沒好,吃飯也變得困難了,才趕緊在家人的陪伴下到了醫院。檢查才發現是甲狀腺癌,問診后醫生認為小雅的甲狀腺癌,與平常心態不佳、總愛吃垃圾食品有關。
病從口入,網傳有很多蔬菜、水果吃多了會致癌,這是真的嗎?
互聯網時代,人手一機甚至人手多機,還有電腦、iPad等等各種設備,不少人看到網上有傳聞稱下面這些蔬菜吃多了會致癌,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1、無根豆芽有毒?
網傳無根豆芽在培育時會添加「無根水」,是有毒的,食用這種豆芽會導致兒童早熟、甚至誘發癌變。
但人民網表示其實所謂的毒豆芽培育時加入的是6-芐基腺嘌呤等物質,這些物質在農業、園藝等領域廣泛應用,安全性較高。
2、娃娃菜里有甲醛?
網傳一些不法商家為了讓娃娃菜賣相更加好看,會將娃娃菜浸泡在甲醛中。
但其實甲醛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化合物,本身是非法添加劑,正規渠道購買的一般是不添加甲醛的。
即便買到了添加甲醛的娃娃菜,在運輸、儲存、售賣的過程中,也大部分都揮發掉了,一般不會中毒。擔心中毒的話,最好在食用前多清洗幾遍。
3、生的或催熟的西紅柿不能吃?
網上有傳言稱「很多西紅柿是被催熟的,食用后對身體有害」。
人民網表示,盡管催熟劑飽含爭議,但并沒有科學證據能證明它有毒致癌。而且催熟劑本身屬于農藥范疇,多數都是低微毒性的。
而青色未成熟的西紅柿中,確實會含有龍葵素,大量攝入就可能導致中毒,不過一兩個一般不會中毒,最好等成熟后再吃。
除了蔬菜之外,網傳有些水果也是會致癌的,其實還是要理性對待,不能盲目輕信。
1、打蠟的水果
網上有文章稱打蠟的水果不能吃,吃了可能會致癌。
但其實水果本身是會分泌一層脂類物質的,以防止細菌、病毒等物質進入里面,這種果蠟對人體無害。
即便有些水果為了追求高品質打蠟,也是一種成熟的工藝,據《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指出水果使用的蠟是可食用蠟,對人體無害。
2、人工催熟的水果
如今很多水果采摘的時候是未完全成熟的,經過冷藏運輸、催熟劑催熟等過程才到了購買者的手中,有人擔心這種催熟劑會致癌。
但專家表示,其實對未成熟的水果催熟不會影響健康,即便有殘留一般也是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無需過于焦慮。
3、冷凍的水果
有說法稱冷凍的水果會產生亞硝酸鹽,從而增加致癌風險。但這種說法并沒有科學依據。
因為水果中硝酸鹽很少、細菌生長也很困難,很難產生致癌劑量的亞硝酸鹽,對人體的健康是沒有影響的,更不會致癌。
真正會致癌的其實是霉變的水果,霉變水果中會產生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3-硝基丙酸、黃曲霉素等物質。
黃曲霉素是明確的一類致癌物,會增加癌變風險,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是三類、2B類致癌物,也會增加癌變風險。
因此一旦發現水果霉變,建議及時扔掉,而不是切掉腐爛的部分繼續吃。
世人皆知多吃蔬菜水果有益于身體健康,但多吃到底是怎麼吃,吃多少呢?
來自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在《循環》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涉及了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200萬成年人,并進行了長達30年的研究。
通過對比分析,研究人員發現:
每天吃2份水果和3份蔬菜的人壽命最長。每天攝入大約5份(每份=80g)的水果和蔬菜(2份水果+3份蔬菜)死亡風險最低。吃5份以上的水果和蔬菜與額外的好處無關。每天吃5份水果和蔬菜的參與者,和每天吃2份水果和蔬菜(0.5份水果+1.5份蔬菜)的人相比,降低了13%因各種原因死亡的風險;降低了12%因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和中風)死亡的風險;降低了10%因癌癥死亡的風險;降低了35%因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的風險。并不是說全部可能被視為水果和蔬菜的食物都可以提供一樣的好處。有些蔬果和降低所有原因或特定慢性疾病導致的死亡風險沒有關系,例如:淀粉類蔬菜,如豌豆和玉米,果汁和土豆。而綠葉蔬菜,包括菠菜、生菜和甘藍,以及富含β-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類水果、漿果和胡蘿卜,都顯示出了好處。綜合研究的重點,不難看出,每天吃5份左右的水果和蔬菜(2份水果+3份蔬菜),很可能是達到長壽的最佳選擇。
盡管現代社會難免會有一些科技與狠活,但也無需過于焦慮,對于很多網絡傳言要科學對待。
為了身體健康平常要遠離霉變的水果,盡量每天吃2份水果和3份蔬菜,這樣更有利于長壽。
參考資料:[1]《【資訊】你經常吃的娃娃菜不僅泡甲醛,還含大量致癌物!?》.CCTV生活圈.2019-03-01[2]《30年200萬人研究告訴你,蔬菜水果這樣吃才長壽!》.梅斯醫學.2021-03-07[3]《有強致癌性!這樣的水果千萬別吃,一對夫妻因此同患肝癌…》.科普中國.2022-04-1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