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的武學境界在金庸小說里可排第一,何以排第一呢?金庸本人是這樣寫的——【 本書敘事,多有虛妄想象、夸張之處,蓋以「天龍八部」為名,多有象征抽象,已踏入魔幻之神奇境界矣。】
所以這部作品自然而然便出現了掃地僧、無崖子、天山童姥、虛竹這一類絕頂高手,江湖上也自然而然出現了‘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六脈神劍’這類神奇武學。關于《天龍八部》高手排名,讀者朋友公認的說法是 「一僧二掛三老四絕」,其中「四絕」分別為蕭 峰、蕭遠山、鳩摩智、慕容博。蕭峰武功源自少林寺,其后在玄慈與汪劍通的幫助下實力大進,天下無敵;慕容博武功源自慕容世家、鳩摩智武功來自吐蕃國,唯有這蕭遠山的武功來歷成了一個謎。
三十年前,玄慈率領汪劍通、趙錢孫等共計二十一名高手于雁門關外埋伏蕭遠山一家,書中記載他們都是「都是當時武林中第一流高手」,按理說,二十一位第一流高手聯手圍攻一個人,此人武功再高恐怕也得橫尸就地,然而蕭遠山偏偏是個例外——【 那遼人雙臂斜兜,不知用什麼擒拿手法,便奪到了我們兩位兄弟的兵刃,跟著一刺一劈,當場殺了二人。他有時從馬背上飛縱而下,有時又躍回馬背,兔起鶻落,行如鬼魅。不錯,他真如是個魔鬼化身,東邊一沖,殺了一人;西面這麼一轉,又殺了一人。只片刻之間,我們二十一人之中,已有十一個死在他手下,那十一人均是武林好手。】
他殺人如切菜,猶如惡狼入羊群,二十一位高手一敗涂地,三十年后趙錢孫、智光大師等人回憶起來仍心有余悸。
從蕭遠山與眾人交戰時的表現來看,他的武功應當屬于陽剛一類武學——【 他這一掌的力道好不雄渾,將我擊得連人帶馬,向后仰跌而出,我身子飛了起來,落在一株大樹樹頂,架在半空。】所以蕭遠山的武功顯然便是來自以陰柔為主逍遙派。
書中介紹,蕭遠山當年之所以途經中原,乃是為了蕭峰外婆家赴宴——【 ‘峰兒周歲,偕妻往外婆家赴宴,途中突遇南朝大盜……’】可見蕭遠山的妻子乃是漢人,蕭遠山本人的武功同樣源自漢人—— 「智光道:「令尊叫做蕭遠山,事隔三十年,現今宋遼兩國知道的人已不多了。三十年前,他是遼國皇后屬珊大賬的親軍總教頭,武功在遼國算得第一,就是在大宋,只怕也無人及得上。他的武藝,是在遼國的一位漢人高手所教的。」
所以咱們可以得到結論: 蕭遠山的武功是在遼國學的,而非北宋,他的師父是一個待在遼國的神秘漢人。
這位漢人到底是誰?
楊家將里的楊四郎乃民間傳說人物,幽州戰役中楊四郎被捕,獻于蕭太后,蕭太后很喜愛楊四郎的一身【 好武功】,又因他隱姓埋名并未揭露自己的身份,所以被招為附馬,娶了鐵鏡公主。
蕭遠山是遼國人,在遼國地位甚高——【 智光道:「親軍總教頭職位不高,但負責保衛皇帝與太后。當年契丹的皇帝、太后都喜愛武功,對令尊很是賞識。每逢宋遼有什麼爭議,你爹爹總是向皇帝與太后進言,勸他們不要動武用兵......」】以蕭遠山的地位,完全有機會認識駙馬楊四郎,此其一。
第二:上文提及蕭遠山前去外婆家赴宴,按理說蕭峰的外婆應當還沒死。民間傳說中, 「楊延輝(楊四郎)被押解回國后,即被宋皇乃至滿朝文武提出特赦楊四郎,佘太君都不允,最后楊四郎被迫自盡。」所以楊四郎死的時候,佘太君還活著,符合小說里的設定。
第三:民間傳說中,楊四郎武功極高,因此才被蕭太后看重,符合蕭遠山師父的設定。
第四:楊四郎所處的時代與蕭遠山所處的時代比較接近,金老先生將蕭遠山的師父設定為楊四郎,合情合理。
第五:上文記載蕭遠山屠戮二十一高手時,時而跳上馬背,時而跳下馬背,如此看來他的武功似乎與戰馬配合后愈發具有殺傷力。楊四郎經常帶兵打仗,馬上功夫自然了得,將武功與戰馬結合也完全有可能,所以二人的武功路子也比較接近。
所以結合以上四點來看,蕭遠山的師父極有可能就是楊四郎,既然他的師父是民間傳說英雄,那麼蕭遠山虐虐那二十一位高手的實力自然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