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爺午睡前刷著手機,突然看到一篇文章稱,研究發現,白天午睡時間太長,會大大增加死亡風險。嚇得張大爺睡意全無,想到自己工作以來,每天中午都要睡個1小時,風雨無阻,這不是要少活個十幾年。
于是張大爺立馬把文章分享給老友們,群里瞬間炸了鍋,老友們都心里慌慌,在網上尋找答案。沒想到真的有這樣一個研究, 那麼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午睡多久才好呢?
俗話說:「中午不睡,下午崩潰」。有些人即使再忙,中午也要睡上個十幾二十分鐘;但也有人很少午睡。那麼,長期下來,兩種習慣會對身體產生不同影響嗎?
2021年2月, 《自然》子刊上發表了一項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的研究,表明午睡習慣與心臟代謝健康有關。
研究人員認為, 午睡是效率最高的睡眠,可以彌補夜間失眠的影響,減輕工作帶來的壓力,提升精神狀態。此外,午睡對于維持生物節律和認知功能也至關重要。 有規律的午睡可以提高認知功能,降低患癡呆癥的風險。
而 鐘南山院士本人也曾表示:午睡是一個很重要的加油站,并且對身體有多種裨益。
1.預防老年癡呆,提高思維敏捷性。
根據2021年1月 《英國醫學雜志》子刊雜志上在線發表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的孫林教授等研究人員發現,午睡能有效預防老年癡呆,而且有規律的午睡還有助于提高思維敏捷性。
2.消除疲勞,增強大腦記憶力
2003年,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Mednick等人在 《自然-神經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白天小憩和夜間睡眠一樣能促進記憶的鞏固。因此, 午睡可以幫助增強記憶能力,因為它有助于將碎片化的記憶整合成有機結構,并促進信息從短期轉化為長期記憶。
3.調節情緒,減輕壓力
午后小憩通常能改善情緒,減少身體緊張感,尤其在減輕壓力方面效果堪比晚上整覺!根據2010年刊發在 《精神病學與臨床神經科學》的研究,午睡后,清醒時的快樂和放松情緒會明顯增加。
根據2020年 歐洲心血管學會年會上公布的一項研究,這項研究由 廣州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他們納入了來自20多個研究的共313,651名參與者,旨在評估午睡與全因死亡風險以及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 與不午睡的人相比,那些午睡超過60分鐘的人,面臨著全因死亡風險增加30%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34%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午睡時間在<60分鐘的人似乎不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對于那些午睡時間在<30~45分鐘的人,可能改善夜間睡眠不足帶來的心臟受損。
對于中老年人來說,阿爾茲海默癥被稱為上帝最惡毒魔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比癌癥還可怕。
而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午睡超過一小時,可能使阿爾茲海默癥風險增加40%。這項研究來自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與哈佛大學醫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睡眠檢測設備對1401名參與者的午睡時間和頻率進行了2周的追蹤分析,并進行了長達14年的隨訪。
研究人員表示, 這種雙向聯系可以說是「惡性循環」,即阿爾茲海默癥會導致白天過度午睡,而白天過度午睡又可能增加患阿爾茲海默癥的風險。
對此,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系助理教授冷月建議, 最佳的午睡時間是15點以前的15~20分鐘。此外,對于老年人和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的護理人員,應該密切關注午睡時間和頻率的變化,一旦發現增加,應及時告知醫生。
午睡是一項常見的休息方式,但很多人可能沒有養成正確的午睡習慣,以下是一些關于午睡的注意事項:
1.不要吃完午飯就午睡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內分泌科的副主任醫師吳晞指出,剛吃完午飯,大量的血液會流向胃,會導致大腦的氧供應明顯減少,如果立刻入睡,可能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因此,最好等待一段時間,讓身體完成消化過程,再考慮午睡,以確保大腦獲得足夠的氧氣供應。
2.午睡不要直接趴著睡
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肖毅表示,不建議直接趴在桌子上午睡,這個姿勢會使頸部前傾,與頸椎的生理彎曲相反,時間長了可能導致頸椎問題。
此外,趴著午睡也可能壓迫手臂和臉部,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導致局部性神經麻痹、臉部變形,甚至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3.午睡時間不要睡太晚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張駿副教授表示,午睡時間不宜延遲到傍晚,因為會擾亂生物鐘。長時間午睡會導致夜晚入睡困難,破壞正常的生物鐘節律,使第二天白天精神狀態下降。
總之,正確的午睡習慣包括控制午睡時間、避免不舒適的睡眠姿勢以及不要睡得太晚,這些都有助于獲得最大的午睡益處,同時保持身體和生物鐘的健康。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