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宇宙膨脹速度超過光速,但為何地球卻沒有遠離太陽?

加油娜娜酱 2023/05/07 檢舉 我要評論

宇宙膨脹可以說是20世紀初期最令人震驚的發現之一,因為它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認知,而在此之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我們的宇宙是靜態的,即便是愛因斯坦在發表著名的廣義相對時,也認為宇宙必須要保持靜態。

直到1929年,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在觀測遙遠的天體時發現,大部分星系的光譜都呈現出紅移現象,并且那些離我們越遠的星系,紅移量越大,由此得知我們的宇宙并非是靜態的,而是一直不斷的膨脹中。

所謂紅移現象就是光的多普勒效應,我們知道聲音在傳播過程中也會有多普勒效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聲音在靠近我們會變的尖銳,遠離會變得低沉,而光也有這樣的共性,只是光是以顏色來表現的。

如果一個天體在遠離我們時它的波長被拉長,顏色就會像紅色方向移動,反之如果靠近我們顏色會像藍色方向移動,而艾德溫哈勃正是發現了遙遠的星系都向著紅色移動,也就說明星系都在互相的遠離。

并且通過紅移量還發現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遠離的速度越快,由此哈勃還提出了哈勃定律,即星系的退行速度和距離成正比,從而知道宇宙在不斷膨脹。

那麼說到這里可能有些人會問,既然宇宙是在不斷的膨脹,為什麼地球和太陽之間沒有因為膨脹而互相遠離呢?

其實宇宙膨脹并不是天體與天體之間相互遠離,而是空間的膨脹,我們可以用一個氣球表示,當我們在一個空白氣球畫上很多黑點,當吹氣時黑點會因為氣球的膨脹而互相遠離,這就和宇宙膨脹類似。

而太陽和地球之所以沒有遠離,是因為太陽的引力非常強大,它可以束縛整個太陽系的天體,其引力效應大于了宇宙膨脹速度,因為根據目前普朗克衛星最新測定的數據顯示,如今宇宙膨脹率大約是67千米每百萬秒差距,也就是每326萬光年的距離上,才會遠離67千米的距離。所以只有在遙遠的星系之間才會相互遠離。

其實距離我們最近的仙女座星系都不會因為宇宙膨脹而與我們的銀河系相互遠離,因為仙女座星系距離地球只有254萬光年,它目前由于引力的作用,反而是以120千米每秒的速度靠近我們銀河系,也就是說他們之間的引力大于了膨脹速度。

所以科學家預測在大約40億年后,仙女座星系還會與我們銀河系發生碰撞!屆時會相互融合,最終合并成一個更大的新星系。

下圖是約37億年后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碰撞樣子

下圖38-39億年后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碰撞的樣子

下圖是約40億年后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碰撞的樣子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