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早點來,已經晚了」
王先生今年41歲,痛風跟隨他已經20多年了,平時疼的時候就到藥店買點止痛藥,不疼就停藥。這麼多年他逐漸習以為常,沒把痛風當回事,也沒積極治療過。
等到這次3天排尿量減少,甚至無尿,肢體腫脹劇痛,王先生才意識到不對勁,到醫院就診。檢查時,醫生發現他的雙手布滿大大小小的痛風結節,心中有了不好的判斷。
經過檢驗,病人血肌酐高達710umol/L,血鉀6.8mmol/L,腎功能更是嚴重損害,已達到尿毒癥,心臟隨時可能驟停,需要立刻進行手術。
但最后搶救無效,看著病人家屬悲痛不已,醫生才發出了開頭惋惜的話。可見,不及時的治療,慢性病也會危害生命。
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痛風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痛風發作時,常伴隨關節嚴重紅腫、劇痛等癥狀,給患者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除了明顯的癥狀外,長期高尿酸水平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
高尿酸水平會導致尿酸結晶在腎臟沉積,形成腎結石,逐漸磨損腎臟組織,給腎臟帶來嚴重的損害和負擔,最終導致腎功能不全。
值得注意的是,腎臟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大約有2/3的尿酸通過腎臟排出體外,因此腎功能對于尿酸的正常排泄至關重要。
尿酸升高損害了腎臟,反過來,腎臟受損又會影響尿酸的排泄,形成惡性循環。這最終可能導致急性或慢性高尿酸血癥腎病,甚至發展為尿毒癥,其后果不堪設想。
另一方面,若痛風患者未接受規范的尿酸降治療,僅僅依賴于頻繁使用消炎止痛藥以緩解關節疼痛,則很容易引發藥物性的腎臟損傷,進一步加劇腎功能衰竭,影響腎的健康。
寧波市第二醫院腎病中心主任羅群主任醫師表示,臨床上很多患有痛風的病人因為對疾病的重視不夠而延誤了治療。實際上,在發病后若能及時調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或接受規范的治療,可以有效延緩疾病的進展,降低患者病情發展為尿毒癥的風險。
很多患者在發現自己患有尿毒癥時,往往已經處于疾病的晚期階段。由于腎臟病早期癥狀較為隱匿,也被稱為「啞巴病」,在平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很難察覺。
等到病情發展到尿毒癥階段,患者才會出現明顯的不適感,但此時治療已經相當困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以下5類異常癥狀,要引起高度警惕:
1.下肢或眼瞼腫脹
尿毒癥患者由于體內水鈉潴留,可能出現明顯的水腫,尤其是早上起床時,可能在腳踝、眼瞼等部位出現明顯水腫。
2.血壓升高
高血壓可能是尿毒癥的表現之一,因此在發現血壓升高或頭暈頭痛時,需要及時檢查腎臟功能是否有問題。
3.貧血
腎臟受損后可能引起腎性貧血,表現為臉色蒼白、泛黃和全身乏力,但這些變化較為緩慢,難以察覺,容易被忽視。
4.尿液異常
泌尿系統問題常表現為血尿或尿液泡沫增多,這可能是尿液中蛋白增多的表現。當癥狀出現時,應及時就醫檢查。
5.惡心、嘔吐
尿毒癥導致代謝廢物無法排出體外,刺激胃腸道,還會引起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的不適癥狀。
如果出現以上癥狀,應盡早就醫,進行相關檢查,以實現早期診斷和治療。及時采取行動,有助于減緩疾病的進展。
根據一項流行病調查,我國成年人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已經高達10.8%,慢性腎衰患者總數約為100萬例左右。這其中,慢性腎衰的終末階段就是「尿毒癥」。更令人擔憂的是,10~30歲的尿毒癥患者占到尿毒癥總患者數的40%。
因為早期腎病不易察覺,腎病患者需要更加注重腎臟的保護。以下4類食物,腎病患者應該注意限制或避免攝入,以維護腎臟健康:
1.高鹽食物
正常攝入鹽分對身體有益,但攝入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過量的鹽分會使水分難以排出,加重腎臟負擔。
2.粗蛋白食物
對于有腎臟問題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建議選擇精蛋白食物,如瘦肉、雞蛋清等。相比之下,粗蛋白食物(如豆腐、花生米等)的雜質較多,不利于代謝。
3.楊桃
楊桃中含有的神經性毒素,在大量攝入的情況下可能引起腎臟急性損傷,因此食用時需要控制攝入量。
4.高嘌呤食物
過多攝入高嘌呤食物容易導致尿酸水平升高,進而在腎臟沉積,引發腎臟損害。
上述飲食上的調整有助于減輕腎臟負擔,對腎病患者來說是重要的保健措施。
總的來說,早期的腎臟問題常常不易察覺,因此對于個體健康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認識并注意一些可能對腎臟造成不良影響的因素,如藥物、飲食等,可以有效預防或減輕疾病的發生。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