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奶奶今年68歲了,平時身體還算硬朗,還能做做家務帶帶孫子,但是和同齡人相比,她的飯量明顯偏少,經常一頓只吃一小碗粥,配點咸菜。
「媽,你多吃點啊,每頓吃這麼少,營養都跟不上了」她兒子經常勸誡她多吃點,看著越來越瘦了,心里難免擔心。
但她也不以為意,還反駁道:「吃多了也是浪費,專家都說了,少吃多運動,身體才能好,千金難買老來瘦。」
而她的家人都覺得,多吃是福,少吃沒有營養怎麼可能健康,對于老年人飯量問題,到底是少吃還是多吃好呢?聽說飯量還能影響壽命長短,這是真的嗎?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吃得多證明腸胃功能好,特別是老年人,吃得多胃口好自然更健康。但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覺得少吃才對身體更有利,吃得多還會有三高的可能。那麼,到底是多吃還少吃更好呢?
知名醫學期刊《Nature》曾發表過一篇文章,關于基因轉錄速度是怎麼影響衰老的研究,發現隨著基因轉錄速度的增加,人體蛋白質合成過程受影響,最終加速了人體衰老。
然而,控制飲食攝入,可以抑制胰島素,從而減緩基因的轉錄速度,逆轉人體衰老變化,而且在動物實驗模擬中,實驗體成功都基本延長10%-20%的壽命。
美國國立衰老研究所也開展了相關實驗觀察,研究員發現,一般猴子壽命在20歲左右,但每天進食量減少30%后,猴子壽命有了明顯增長,最高可達43歲,直接翻了一番。
此外科學家還在小白鼠身上進行相關實驗,發現通過降低實驗體30%~50%的飲食量后,小白鼠能活得更長。
為了觀察作用于人體的情況,美國營養專家開展了小基數人體研究,跟蹤發現,人體減少25%攝入量后,高血壓情況有所降低,而且血脂指標也有所改善,甚至腫瘤壞死因子也減少了25%。
雖然目前開展的研究結論還不能普遍應用于人體結果,但也說明了飲食對抗衰老所產生的影響。
至于攝入量是否影響長壽,業界爭議頗大,畢竟飲食只是影響因素之一,而且個體差異性也會導致結果偏差,所以單純從飯量說長壽,是有失偏頗的。
雖然很難說多吃點好還是少吃點對健康好,但不可否認的是,長期過量進食,熱量攝入超標確實對身體沒有任何好處。
1、引起肥胖
當人體攝入超過負荷的能量和熱量,代謝不足就會最終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身體里,導致肥胖的發生。
2、增加腸胃負擔
吃得過飽導致食物無法及時消化代謝,增加胃腸道負擔,容易消化不良和胃腸炎癥的發生。
3、影響大腦功能
吃的太飽會導致加速消化系統壓力,導致大量的血液投入到消化過程,無法充分供應到大腦,出現困倦、反應遲鈍的情況。
4、損傷胰島功能
吃的太多會還會影響血糖值,為了調節血糖需要分泌更多胰島素,給胰腺增添負擔,同時也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但飯量過少,也同樣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比如營養跟不上,免疫力低和其它功能衰退等問題,不利于健康長壽的身體發展。
而人在餓肚子時,前1-4小時,身體還有剩余能量供應;超過4小時不進食,人體的血糖和胰島素開始降低,會出現虛弱、注意力不集中;超過16小時后能量告急,加上胃液分泌,不只是胃,身體還會出現多器官功能損傷。
所以無論是吃的多還是吃的少對身體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千萬別讓身體毀在吃飯這小事上。
國際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一篇關于癌癥與飲食關系的調查報告中顯示,不健康飲食致癌性不容小覷,并指出中國是飲食問題的重災區,以下5個飲食習慣要改正。
1、米面大國,雜糧量攝入少
如今精米細糧已經成為國人餐桌上的主色調,雖然精加工過的米面口感更好,但卻失去了很多粗纖維和營養。長期攝入會導致糖堆積,影響血管運行,導致人體缺乏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等。
2、吃得過燙、過辣
過燙、過辣的飲食偏好,會影響人體食管黏膜,形成食管粘膜潰瘍或出現炎癥反應,增大癌變風險。
3、吃太咸,鈉攝入超標
吃太咸會加大鈉攝入,給人體腎臟、心腦血管帶來不可逆的風險。此外,很多人喜歡的腌制食物,還含有強致癌物—亞硝酸鹽,嚴重可能致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最好每天不要攝入超過6g的鹽。
4、水果攝入嚴重不足
有的人怕胖或者怕影響血糖,導致水果攝入嚴重不足,殊不知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對于人體機能健康運作有十分顯著的的作用。
5、經常吃高脂肪食物
經常吃炸雞、漢堡等高脂肪食物,會導致人體分泌異常,刺激腫瘤的發生,同時還會引發肥胖、降低免疫功能,給癌癥可乘之機。
其實食物攝入也要均衡配比,每一種食物都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增加飲食的多樣性可以補充人體營養所需,同時注意攝入量控制,吃飯七分飽,少食多餐,健康飲食才能助力健康又長壽。
參考資料:[1]《飯量減少30%,可能會延長壽命?堅持這3個原則,吃出健康長壽!》.科普中國.2023-09-15[2]《老人飯量變少要當心 謹防7種病》.人民網.2015-05-28.[3]《「咸」中有危險!快來看看一天吃多少鹽合適》.光明網.2020-12-0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