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老張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的癥狀已經整整半年了,但他卻一拖再拖,始終不愿意到醫院就診。
最近半個月的時間,老張連稀飯都吞不下去,人也瘦了很多,家人越來越擔心,紛紛都來勸老張,老張這才同意去醫院好好檢查一下。
來到醫院后,老張把病史一說,醫生就告訴他問題出在食管,讓老張做一下胃鏡檢查,通過檢查,醫生發現了罪魁禍首——食管癌!
醫生提醒,食管癌是我國高發的一種惡性腫瘤,2020年全球每年新發的食管癌是60萬例,而中國新發的食管癌是32萬例,死亡病例數30萬例,均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
遺憾的是,雖然食管癌的發病率很高,但它所受到的重視卻遠遠不夠,很多患者都是等到出現明顯的癥狀時才到醫院就診。
確診食管癌后,老張特別不能理解,為什麼自己會罹患食管癌?
通過仔細詢問病史,醫生發現,老張的飲食習慣存在很大的問題,他平時特別愛吃燙的食物,越是燙的食物覺得咽下去越舒服,另外,他還特別愛吃腌制及熏制的食物,只是,老張不知道的是,恰恰是這些壞習慣最終誘發了癌癥。
第一,燙的食物傷害食管
我們的食管其實非常脆弱的,硬生生吞進燙的食物,就會對食管黏膜造成損傷,長期反復這樣吃,還會導致慢性炎癥反復刺激食管,就容易誘發食管癌。
在我國,總是有一個傳統觀念,認為燙的食物對健康有好處。
很多父母甚至給孩子傳輸這樣的觀點:「趁熱吃,涼了對身體不好。」
特別是在北方,冬天氣溫寒冷的時候,食物涼得快,于是在吃飯的時候,人們狼吞虎咽,甚至是很燙的食物也全然不顧。
日復一日,我們的食管就這樣被損傷了。
還有一些地方,則是有飲功夫茶的習慣,功夫茶講究一個「燙」字,品茶的人往往是趁熱喝,殊不知這樣對食管也有一定的損傷。我們的食管所能承受的溫度,最高不要超過60攝氏度,然而剛沸騰的食物或茶水,它們的溫度遠遠高于60攝氏度。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一項最新報告警告:飲用 65°C 以上的熱飲,有增加食道癌風險。并把超過65度的熱飲列入2A類致癌物名單。
第二,腌制食物傷害食管
高鹽腌制的食物,在制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與蛋白質結合會形成亞硝胺,這是一種強致癌物。
亞硝胺是導致多種癌癥的元兇,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腸癌。
很多地方的居民,依然堅持用腌制來保存食物,他們特別愛吃腌制食物,卻不知道這樣做很容易傷害食管。
為了食管的健康,在食物的選擇上應該選擇新鮮的食材,保存食物盡量少用腌制的方式,而可以選擇冰箱冷藏或冷凍。
第三,熏制食物傷害食管
除了腌制以外,熏制也是常見的保存食物的方式。
可是熏制食物同樣不利于健康,因為在熏制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苯并芘,這同樣是一種致癌物。
食管的健康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導致食管癌的大戶,毫不夸張地說,它們是煙酒的十倍,再不忌口,食管或爛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