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高爾夫:發不好力的原因
2024/04/29

高爾夫:發不好力的原因。

高爾夫是發力的藝術,打不好球,其實就是不會發力,亂發力,發力紊亂。

一個結論是:「要打好球,一定要發好力。發不好力,也可以打到100桿左右,偶爾能到一次80來桿,但想打到單差點是沒有可能的」。或者說你長期停留在100桿左右是因為你發力不對,要想打好,就得把力發好。

《高爾夫認知體系技術圖解》中分析了人身體能發力的部位有「頭、腳、手、肩、腰」。打高爾夫因為頭不動、腳不動,所以頭和腳都不能往外發力,只剩「手、肩、腰」是有活動空間的,可以往外發出力來。能不能發好力,問題就出在這里。發不好力的人,都是用肩發力,還有的用手發力,特別是打果嶺邊短桿的時候覺得距離很短可控而去用手發力打球。發力好的人,都是用腰發力,肩和手的力量都是抑制的,這就是本霍根說的「move your lower party of body, let your shoulder and arm follow」。

發好力,就是發出腰力,抑制肩手之力。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有多大力使多大力,力越大,距離越遠,方向越準。

發不好力,就是用肩之力打球,甚至用手之力打球,抑制了腰力的爆發。如果這樣做,你會感覺球打起來很憋屈,自己使出了渾身之力,球距離就是出不來,還到處亂飛。

所以,高爾夫很簡單,就是用腰力打球,這是這項運動的根本。任何時候,用腰力打球,哪怕果嶺邊3碼的切桿,都是用腰力上桿,用腰力下桿,切不可用肩之力,更不能覺得很短就用手之力打球。

那麼,如何用腰力擊球而抑制肩手之力?或者說為什麼你會用肩之力、手之力擊球,如何克服?

做法很簡單:「造勢」。

發力需要什麼?需要空間!如果把你綁在椅子上,你沒有空間,是無法施外力的。所以,發力一定需要空間,你一拳出去,一定需要空間,才能發出力來。力和空間(或距離)一定是相生的,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在如何推桿那篇文章也說過。

要發力,就要有空間,要發不了力,就不要給它有發力的空間。你用肩手發力打球,是因為給了肩手發力的空間。只要肩手發力,就會抑制腰力,腰力出不來,球的距離和方向就都出問題。

所以,發不好力,是因為給了肩手發力的空間。要發好力,就不要給肩手發力的空間,只能腰發力,只有腰發力的空間。教練要求你做的所有動作,所有外形,歸功到底的目的在此。

《高爾夫認知體系三部曲》中有幾篇文章「上桿的道與術」,「轉身是最重要的術」,其實最終實現的也是「不給肩手發力的空間,只能腰發力」。為了只能腰發力,你就必須那麼上桿,必須那麼轉身,從而達到抑制肩手發力的目的,不給肩手發力的空間。

如何做到不給肩手發力的空間,抑制肩手發力?假設用繩子把你雙手捆在身上,你手還能發力嗎?顯然發不了。這就是為什麼說打球要「手不離身」。如何做到手不離身,就是要做好轉身,桿頭軌跡是inside inside,桿頭走高速公路上桿通道,雙手自然下垂,具體細節大家自己翻書或者翻頭條上的文章。自然下垂的雙手,人身體轉,腰胯轉帶著肩手轉,肩手是被動跟著腰走的。腰只能轉,腰轉,肩手跟著腰轉而轉,那麼手一定是不離身的,手就沒有發力空間,就不會發力,手之力就抑制了。手無法發力的一個評價標準就是腋窩下面密不透風,一旦上桿時你感覺腋窩下面涼颼颼的,這球基本就會出故障,打好了也是運氣。腋窩下面涼颼颼的,說明你手離開身體了,腰手分離了,手就有了發力的空間,肩手就可能主動發力,腰力就被憋住了,腰力傳導到桿頭的效率低,這是高差點球手的典型特征。

《高爾夫認知體系三部曲》中有篇文章「轉肩是假象」,很多教練教你轉肩,其實是有瑕疵的,對球員打球造成的很大的誤導。肩長在腰上,腰不動,肩是不可能動的,基本沒有動的空間。之所以用肩之力打球,用尾巴打球,是很多認知上的問題,認為高爾夫就是用球桿把球直直地撞擊出去,桿頭直上直下地打球。上桿時桿頭直直地往右拉,下桿桿頭直直地往左掃,直上直下地打球。當然,還有其它的原因。另外,因為用肩之力打球,長桿也是基本可以打的,故障不明顯,所以很多人認為肩之力打球是對的,自己只是短桿打不好,所以,長期停留在100桿左右。

如何抑制肩之力,如何讓肩沒有發力的空間。其實,肩有發力的空間,是因為手有發力的空間。因為手離開身體了,你想把手上的桿拉回來,不自覺地就會用肩發力,因為肩有了發力的空間。同樣,如果把你雙手綁在身上,一定是腰動,肩才能動,腰不動,肩是動不了的。所以,《高爾夫認知體系三部曲》說「轉肩是假象」,打球不要主動轉肩,是腰轉帶著肩轉,正如本霍根所說「let your shoulder follow」,轉肩是跟著腰轉的順勢而為,而不是主動刻意為之。

所以,抑制肩手之力,只余腰力的方法是「造勢」,勢要造成肩手發力的空間沒有,只有腰發力的空間。而如何造勢?你只要站姿方正,雙手自然下垂,方正地轉身,腰轉帶著肩手轉,桿頭走高速公路上桿通道,就一定會造成抑制肩手發力,只能腰發力的「勢」。而這個「勢」就會形成教練說的:左手自然打直,雙手自然貼著身體,腋窩下面密不透風。

當然,抑制手發力還有一點就是你手不能生內力,這就是《高爾夫認知體系》有篇文章說的「握桿不能用右手大拇指捏桿」,不能讓手生出力來,「打球無手」。

另外,腰力要出來,握桿就要松緊適度,要穩而不緊,否則桿握死了就會阻礙腰力的釋放。就像你用鞭子抽陀螺一樣,手腕太緊,鞭子握死了,陀螺是抽不起來的。一號木要的是距離,所以握桿要松,一般4-5成的握桿力度。鐵桿要的是距離的穩定,而不是遠,用P桿打140碼和用8號鐵打140碼沒有太大區別,所以,鐵桿的握桿力道在6-7成。總之,打球無手,手上不能有力,不能阻礙腰力的發揮,不能阻滯腰力的釋放。

至于「轉身是高爾夫最重要的術」,道理就是高爾夫是用腰力打,而腰力要發出來,腰力發出來的最佳方式是「轉/turn」,這樣發力的空間最大,效率最高。左右移動(身體側移),腰力發力的空間小,效率低。只有轉/turn,腰力發力的空間才最大,效率才最高。所以,造勢要造成方便腰轉,讓腰轉的空間通透通暢,腰力才出得來,腰力使起來才得心應手,順勢而為。這就是高爾夫認知體系中講的「基礎框架」,站姿、握桿、上桿通道,「造」成方便腰發力的「勢」。

當然,你為什麼發不好力,還有一些與技術無關的原因,主要是思想認知不到位的問題,特別是看職業球手打球的比賽視訊誤導了你,這個有空再說。

狂造25分慘案!雙探花轟50+17,懷特16中9,米切爾33+6+5獨木難支
2024/05/08
50分19籃板8助攻!米切爾獨木難支,22歲探花秀崛起,懷特太強了
2024/05/08
完敗!米切爾33+6+5,塔圖姆19中7,馬刺舊將立功,騎士認清現實
2024/05/08
25分大勝!綠軍1-0騎士!塔圖姆拉胯,米切爾空砍33+6+5
2024/05/08
騎士提前3分42秒放棄比賽:米切爾33分被迫打卡神情沮喪 綠凱1-0
2024/05/08
完勝!塔圖姆18+11,米切爾25中12,感謝馬刺,東部要大結局了
2024/05/08
25分大勝!聯盟第一勢如破竹,米切爾空砍33+6+5,雙探花合砍50分
2024/05/08
7記三分,25分大勝!塔圖姆拉胯之夜,馬刺舊將拯救綠軍
2024/05/08
官宣!穆雷被罰10萬不禁賽,戈貝爾當選DPOY,尼克斯中鋒賽季報銷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