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很多的外來物種,有些是主動引進的,有些是因各種原因被動傳入的,在這些外來物種當中,有些很有價值,逐漸被發展成了我國重要的農作物、經濟作物、農產品,如胡蘿卜、西紅柿、洋蔥、小龍蝦、牛蛙等。
有些雖然也有價值,但對于我國生態環境、農業、林業等有著巨大的危害,因此逐漸被拋棄,甚至還被列入了我國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當中。
本期,我就給大家分享一種外來物種,它就有著很高的價值,既是藥材又是飼料,畝產25噸,卻被列入我國黑名單,號稱「水域殺手」。
種在水中的「大白菜」
這種外來物種是一種水生植物,我個人認為,很多朋友應該見過,因為它的植株還是挺好看的,遠看像一顆大白菜,近看則有些像一朵綠色的蓮花,因而在很多公園、園林里,常作為觀賞植物種植于水中。
這種種在水中的「大白菜」,便是「大薸」,也被人們叫做「水白菜」。大薸是天南星科大薸屬多年生水生飄浮草本植物,根生于水下,葉浮于水生,葉簇生成蓮座狀,葉片常因發育階段不同而形異,有倒三角形、倒卵形、扇形,以至倒卵狀長楔形等多種形狀。葉脈扇狀伸展,背面明顯隆起成折皺狀,佛焰苞呈白色,十分的好看,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大薸原產于南美洲,在明代時就被引入了我國,之所以引入,倒不是因為它的觀賞價值,而是在于它的飼用價值。
大薸是少有的,無毒的天南星科的植物,而它植株的營養豐富,所含粗纖維少。同時,又是產量高、培植容易、質地柔軟、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作為飼料是非常不錯的,因此早期就被作為豬、牛、養的飼料引入了我國,并被大量種植。
引入我國之后,大薸也發揮了它應有的價值,據資料記載,大薸適應性極強,基本上丟到水中就能生長繁殖,而產量方面,也是極好的,一般畝產能有25噸左右。因此,在早期,大薸也為我國養豬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不僅可以作為飼料使用,大薸還是一種藥用植物,《全國中草藥匯編》等書中對的大薸的藥性和功能有著詳細的記載,稱其「入藥外敷無名腫毒;煮水可洗汗瘢、血熱作癢、消跌打腫痛;煎水內服可通經,治水腫、小便不利、汗皮疹、臁瘡、水蠱。」
我國傳統醫學認為大薸性涼味辛,能夠祛風發汗,利尿解毒,主要用于感冒,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痛,皮膚瘙癢,蕁麻疹,麻疹不透等病癥;外用則是治療病人汗斑,濕疹等皮膚病。
從這2方面來看,大薸的價值很高,既是藥材又是飼料。
「水域殺手」——大薸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大薸的易種植、產量高是它的優點,卻也是它的缺點。其過快的繁殖速度,以及強大的適應性和生命力,讓其無法被限制住,于是乎,就在我國南方各個水域蔓延,逐漸成為了一種可怕的「水域殺手」。
在大薸的原產地南美洲,有很多天敵,一些甲蟲及某些昆蟲的幼蟲,都是以大薸的葉片為食,讓它無法泛濫成災。
可作為外來物種,大薸在我國可沒有天敵,使得大薸能夠迅速繁殖,會嚴重影響水產養殖,而且堵塞航道、影響排水。
之所以叫大薸「水域殺手」,是因為它在水域中大量繁殖之后,會依靠強大的根系、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氣,同時其寬大的葉片也會遮擋住陽光,讓水域當中的生物既呼吸不到氧氣,也接觸不到陽光,從而造成水域當中的魚類、植物窒息死亡,甚至我國本土的一些水生生物因此而消失、滅絕。
不僅如此,大片的大薸還會阻攔水流,從而造成航道堵塞、影響排水。比如發生洪水的時候,大量積水就會因大薸而減慢水流速度,無法及時排出,那麼就會使澇情更加嚴重。
也因這些原因,大薸就成了「水域殺手」,被列入了我國100種最危險入侵物種名單當中,同時在2023年1月1日,還被列入了我國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的黑名單當中。
總而言之,大薸是一種危險與價值并存的植物,培育不當,就很容失控,成為危害一方的惡性雜草;但若仔細防控,利用得當,也是一種資源豐富,獲得簡單的高產經濟作物。
希望在未來,我國科研學者能夠找到更好的利用這種植物的方式,讓它能夠變廢為寶。
各位朋友,你們見過大薸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