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宴上自帶自配藥酒供賓客飲用,誰料自制藥酒變「毒酒」,一杯藥酒竟致15人中毒、5人死亡,生日宴成「索命宴」。
2018年5月3日,重慶市璧山區的任先生,在一家酒店熱熱鬧鬧的舉辦這一場生日宴為自己慶生。
但本該熱鬧的酒席卻因慶生時喝的自配藥酒戛然而止。飲用過藥酒的15名賓客開始出現身體不適,隨后被緊急送醫救治。
酒店距離醫院大概20多公里,車輛行駛10公里左右就已經有一人去世。在抵達醫院后的搶救過程中又陸續有人身亡,就連任先生也在當日晚上6點撒手人寰。
最終截止至當日晚上11點,共計5人死亡,5人正在搶救,5人病情相對穩定。經過有關部門調查后表示,系自配藥酒導致賓客中毒。
眾人懷疑可能是藥酒中的烏冬出了問題ADVERTISEMENT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認可藥酒養生的說法,幾乎每家都有自配藥酒,但配酒的藥方大多都是打聽到的偏方或自己琢磨出來的。
人參、鹿鞭、海馬、藏紅花、枸杞……認為某幾種藥材對身體有好處,便按照打聽到的配方或自己認為合適的劑量泡制,這也導致喝藥酒造成身體不適的案例層出不窮。
藥酒其實是中藥里酒劑的俗稱,是中醫用于防治疾病且歷史最為悠久的傳統劑型之一,并且曾處于我國醫藥史上重要地位。
藥酒是選配適當劑量的中藥,經過必要的加工,選用度數合適的白酒或者黃酒,將中藥放置其中,浸泡出它的有效成分釀制而成。
早在殷商時代人們就已掌握了曲孽釀酒的技術,到了周代飲酒越來越普遍,釀酒技術也日益完善,甚至已把酒列入醫療保健中進行管理。
《周禮》中就記載著釀酒的六要訣:林稻必齊 (原料要梢選) ,曲孽必時(發醉要限時),湛熾必潔(淘洗蒸者要潔凈) ,水泉必香(水質要甘醇) ,陶器必良(用以發釀的窖地、瓷缸要精良),火齊必得(釀酒時蒸烤的火候要得當)。
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收載了西漢名醫淳于意的25個藥酒治病的病案;而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也記載著紅蘭花功能行血活血,用酒煎可加強藥效還能止腹痛;隋唐時期孫思邈的《千金方》中記載更為豐富藥酒方就有80余篇,說明古人對用酒類治病是非常重視的。
藥酒雖有保健功能,但「是藥三分毒」,飲用、制作藥酒有很多禁忌,如若制作或飲用不當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北京同濟醫院院長吳大真就曾表示:「患有肝炎、肝硬化、癲癇、心臟功能不全的人不能飲用藥酒,健康的年輕人也不建議飲用藥酒」。
而制作藥酒時藥材的搭配也有不少禁忌,有醫師分析藥理學表示「中醫學有‘十八反,十九歸’的配藥禁忌」,如將相克的蝎子和鹿茸血泡在一起就違背了配制原則。
而且泡制藥酒時若放入未經過妥善處理的蝎子、蛇、鹿鞭都可能存在衛生問題,嚴重時可能會埋下中毒隱患。
藥酒其實是中藥里酒劑的俗稱,在西方也有用酒或酒精溶劑制成的藥劑,在上世紀初,藥房里還有樟腦酊、阿片酊等酒精溶劑制成的酊劑,但在現代已經極少出現了。
在酊劑與酒劑當中,酒精雖然能夠溶解并且提取出一些很難在水中溶解的物質,使其均勻分散并且起到一定程度的防腐作用,但是酒精本身就有一定的刺激性,會與一些藥物產生作用,長期服用會對身體產生不小的傷害。
至今還有不少人覺得酒中放入一些珍稀的動植物效果更佳,但一些動物并未經過妥善處理就直接泡入酒中,不僅增加了感染寄生蟲的風險,還可能因獵殺珍稀動物被判刑。
不少藥酒中會放入常山、何首烏、人參等,常山雖有抗瘧效果,副作用卻超過了人體的承受范圍。再說何首烏本身就有確切的肝毒性,酒精對人體傷害也不小,二者疊加傷害指數可想而知。而人參雖然是大補藥物,但有研究報告表明,長期服用人參可能導致失眠、皮疹、腹瀉等。
由此可見藥酒雖有保健效果,但不談劑量的去泡制和服用未免太過于冒險。
關于自制藥酒相關部門早已頒布提醒,自行泡制藥酒時應謹慎選取并使用藥物,市面上的一些秘方、偏方也應避免盲目使用。
中藥材種類繁多,許多藥材本身就帶有十分強烈的毒性,如斷腸草(大茶藥)、烏頭、附子等。應嚴格辨別和區分,并嚴禁使用其來泡制藥酒。
應避免購買和飲用無標簽標識、浸泡的藥材來歷不明、成分不明的泡制酒。
若在飲用藥酒后出現惡心、眩暈、胸悶、肢體麻木、全身乏力等中毒癥狀,應立即催吐,并盡快就醫。
藥酒作為「藥」雖是合法的,但為了自身健康考慮,并不建議自配泡制藥酒飲用,小心保健效果沒起到還把半條命都賠了進去。
參考資料:[1]《南寧3人疑喝自制藥酒中毒,1人不幸死亡》.南國早報.2022-06-10[2]《自制藥酒竟成「索命酒」!生日宴上喝它致15人中毒5人死亡》.政法頻道.2018-05-05[3]《鴻茅藥酒不能喝,你以為別的藥酒就沒事了?》.果殼.2018-04-2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