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為神秘的類星體就是黑洞,起初黑洞只存在于數學計算上,直到2019年科學家才公布了一張拍攝兩年的黑洞照片,證實了愛因斯坦關于黑洞的預言。黑洞是我們已知的引力最強大的宇宙天體,我們對黑洞的情況和特性都僅僅建立在數學計算上,關于黑洞的一切資料都是推理,嚴格來說我們對黑洞一無所知。
宇宙的規則很奇怪,速度有極限,而引力卻沒有限制。這就造成了黑洞引力下,任何物質或能量的逃逸速度都高于光速,所以光都無法逃脫黑洞引力。光并非處于黑洞引力場中就不能逃離,只要處于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外還是能夠逃逸的。黑洞的事件視界是一個虛擬的界限,這個界限就是光速能否逃逸的臨界位置。事件世界隔絕了黑洞與外部的任何信息交流,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只能進不能出的地方。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說明了黑洞的特性,黑洞是一個引力極其強大的類星體,其強大的引力將空間扭曲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據推測,黑洞內部是已經將所有的物質都壓縮到了一個點上,這個點就是黑洞奇點,也就是說黑洞的引力強大原因是黑洞奇點占有黑洞的所有品質,但體積卻無限小。
黑洞扭曲空間到底扭曲到了什麼程度呢?三維中我們可能無法想象,但如果放在二維中我們就能有點思路。大品質天體將空間扭曲成了一個漏斗形的錐形斜面,公轉的物體只要速度上和引力保持平衡,就能一直圍繞其公轉或者逃逸。但黑洞可能將空間扭曲成了一個類似沙漏形的斜面,沙漏中間連接處就是事件視界。在事件視界之外的空間和其他天體一樣,只要速度達到就能一直公轉或者逃逸。在沙漏中間的地方需要達到光速才能確保不被吞噬,但也無法逃離。在沙漏之下的空間里,無論速度達到多少都只能向黑洞中心掉落,因為這里的空間已經被扭曲成了反向斜面。
那麼,為什麼說黑洞可能就是一個小宇宙呢?黑洞對空間的扭曲已經超過了這個宇宙的極限,黑洞奇點將物質壓縮到了極限,空間也在這里被壓縮到了極限。愛因斯坦曾提出過一個概念叫「愛因斯坦羅森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洞,或者叫蟲洞。黑洞向內吞噬物質和能量,而白洞向外噴發物質和能量。其實從黑洞的特性和白洞的特性來看,極有可能是黑洞將物質和能量壓縮成了一個點,當品質超過某個界限時,黑洞奇點就會突破空間向另一個空間爆發,也就是創造出了另一個小宇宙。
愛因斯坦提出的黑洞我們證實了其存在,但白洞或蟲洞我們卻始終沒有發現。如果白洞處于這個宇宙空間并且與黑洞連接,那麼黑洞的品質就會因為白洞不斷地噴發物質以極快的速度降低。所以就算白洞存在也不可能和黑洞處于同一個宇宙空間。白洞存在的可能性只有一種情況,就是黑洞將空間扭曲成了沙漏的形狀,而沙漏的底部就形成了另一個小宇宙,而黑洞奇點在那個小宇宙發生了奇點爆炸,產生了新的宇宙空間。由于這個宇宙空間實際上是在黑洞之內的,所以在我們的視角看來,黑洞的品質并沒有減少。
但黑洞奇點在小宇宙爆炸后形成的空間是什麼維度我們就無法知曉了,理論上黑洞奇點就是零維空間,而奇點爆炸形成的新宇宙是幾維的可能都會有。并且如果黑洞事件視界外的空間我們命名為正宇宙,那麼黑洞奇點內的宇宙空間我們就可以稱它為負宇宙了。黑洞的極限壓縮也極有可能改變其奇點內的物質和能量的性質,在那個負宇宙里或許所有的物質和能量屬性與黑洞外的剛好相反。
也許宇宙就是這樣不斷地循環著,當我們所處的宇宙全部被黑洞吞噬后,另外的負宇宙卻越來越繁榮。當那個宇宙又回歸到黑洞后,又會形成我們這樣的宇宙。黑洞奇點就像是一個回收廠,將物質和能量回歸到零維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一切變化都會隨機發生。
零維就像是格式化工具,將空間和物質不停地轉換。黑洞就像一個沙漏一樣,始終都在反復地循環。《三體》中最后的宇宙重啟也許就是這樣,其實并不是每一次黑洞重啟宇宙都會回到高維度,零維奇點爆發具有隨機性,這一次是三維宇宙,下一次也許就是二維宇宙,而我們現在的宇宙很可能就是另外那個宇宙中超級黑洞奇點爆發后的產物。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