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學家基于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發現,銀河系外的一顆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這顆行星由美國的科研團隊用哈勃望遠鏡發現,距離地球大約1500光年,
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沒有自轉周期,不存在晝夜交替。
由于行星軌道距離起母恒星很近,而且沒有其他衛星,因此出現了「潮汐鎖定」的現象,總有一面一直面對著母恒星。
同時由于受到恒星引力的影響,這顆行星呈現鴨梨型。這也導致了行星內部的品質分布不均勻,面向恒星的一面品質大,背對的一面很小。因此這顆行星不能進行自轉。
由于行星被恒星「潮汐鎖定」,其表面溫差極大。面向恒星的球面溫度很高,甚至能輕易將金屬熔化,而背對恒星的一面溫度則很低,接近絕對零度,所有的氣體幾乎都會被液化。
這顆環境如地獄般惡劣的行星,怎麼會有生命存在的可能呢?
行星存在生命的五大要素
在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的總數超過一千億以上。大部分星系直徑介于1000至100000秒差距(約3000至300000光年),銀河系就是其中之一。
每一個星系中又包含著數千億個恒星與行星系統組成。因此,無數的科學家都堅定的認為除了地球之外還存在生命。而對于生命來說,行星的環境至關重要。
同樣是太陽系中的行星,只有地球孕育了高級文明。在銀河系中人類至今為止也沒有發現其他的文明。因為生命的誕生需要極其苛刻的物理條件和化學條件。
類地行星
科學家認為主要與以下五個因素有關,如果存在這五個因素,那這顆行星才有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
首先是能源。對于任何生命的生長,發育與進化過程中,都需要在外界獲取能量。盡管植物不需要進食,但也需要從光中攝取能量,進行光合作用來維持自己的生長。
而且,能量必須要充足,穩定。如果能量輻射差異很強,就會電離出很多射線,這些多數都不能支持生命生存的。
另外就是行星的運行軌道必須相對穩定,沒有外界的威脅。
例如,地球就是在太星系第三軌道,第四軌道外是小行星帶,能夠有效阻攔外太空的隕石到達地球。另外地球的運行軌道十分穩定,不會造成行星間的相互碰撞。
即便是遇到了極為嚴重的自然危機,生命依舊有能力生存下去。比如恐龍滅絕后依舊有很多生命存活了下來。
再有就是行星的內部因素了。對于生命來說,液態水是必要條件,因此,行星的內部溫度要在0攝氏度到100攝氏度之間。因此,行星的軌道一般距離恒星都比較遠,比如對于和太陽類似的體積和品質來說,大約在1.5億千米的距離,光強輻射剛剛好能夠達到事宜生命存在的溫度。
太陽系宜居帶
還有就是行星最好能夠自轉,自轉周期也不能太長。
這樣,行星自轉就能夠進行晝夜交替,就能夠保證行星地表的整體溫度不會很低,基本晝夜的氣溫差不會超過35攝氏度。
例如,水星的自轉周期大約是兩個月左右,這樣就導致面對太陽的一面溫度極高,背對太陽的一面溫度又極低,這種環境是不利于生物生存的。
水星距離太陽太近
液態水的存在也是生命出現的必要條件之一,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就是來自于海洋。
最開始地球的大氣還是以氮氣與二氧化碳為主,幾乎不存在任何的氧氣成分。空氣中的氧氣最開始就是由海洋中的藻類物質進行光合作用與氮氣固定形成的。
另外,很多化學反應必須在離子態進行,水就是最天然的溶劑,為很多化學反應提供了基本的環境。因此,一個行星是否存在生命就要看這個行星是否存在液態水。
最后一個條件就是大氣層與磁場。
大氣層的主要作用就是形成氣壓,保持氣溫,維持行星內部的穩定。如果大氣層過于厚重,內部的氣溫很難被釋放,就會導致行星內部氣溫升高,很多氣體進行相互反應形成很多有毒有害氣體。
至于磁場,它的作用可不僅僅是方便人們制作指南針指引方向那麼簡單。
地磁場能夠有效的吸收與抵抗恒星噴射的大量的輻射粒子,還有很多的宇宙射線也會被磁場給屏蔽掉。這些高能粒子如果降臨到地球上,對于生命來說就是毀滅。
因為這些放射性高能粒子就相當于在地球上進行無差別的核武攻擊。這些粒子的放射性半衰期很不穩定,長的可達到幾百年。
因此,一個星球的磁場能否抵抗宇宙射線也是決定是否存在生命的因素。
「終結者區域」可能暗藏生命
而科學家本次發現的行星環境對于生命來說真的很不友好,但科學家認為這個星球上極有可能存在液態水。
如果有液態水,那麼溫度與壓強的條件也就同樣滿足了。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液態水是從何而來呢?
答案就是:這顆行星的晝夜交界處,那里的氣溫相對恒定,既能受到持續穩定的能源,也能夠存在液態水,這一區域就是「終結者區域」。
「終結者區域」是這顆行星上的分界線區域,在行星上呈現環狀。
由于這顆行星被母恒星潮汐鎖定,導致了行星存在著永久的白天和永久的夜晚。科學家發現在行星的「終結者區域」可能存在一個「恰到好處」的溫度區。
在終結者行星的黑暗面,極低的溫度會可能導致任何水被凍結在冰中。而行星始終面向恒星的一面由于溫度太高,水又無法以液態的形式存在。
而這個「恰到好處」的「終結者區域」恰恰提供了液態水存在的可能性。
除了本次發現的行星,還有很多的行星都存在「終結者區域」,這樣的行星在宇宙中非常普遍。單單在銀河系中,就有大約2800億顆恒星系統中存在這樣的行星。
探索的地外生命也不僅僅是指高級文明,對外星微生物的探索也是科學家致力于研究的課題。
之前科學家一直認為這類行星的環境不可能存在生命,但這次的發現或許能夠給地外生命的探索提供一個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