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局勢,持續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與此同時,卻有一位好萊塢男星擠進了時事新聞。
他就是61歲的西恩·潘。唯一在世的大滿貫影帝(奧斯卡、戛納、柏林、威尼斯影帝)。
女神收割機。
近日,他竟然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面了。
還拍起了影片,發布在社交媒體上。
不過,西恩·潘可不是來交流演技的。
他參加了新聞簡報會,采訪了總統及副總理。
這位影帝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拍攝一部戰爭紀錄片。
然而,這也給他招來了不少質疑。
被罵蹭熱度,操弄政治議題為了拿獎……
但實際上,這不是西恩·潘第一次沖上前線了。
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他。
拍戰爭片、采訪大毒梟、炮轟美國總統……
堪稱史上最硬核影帝。
要說西恩·潘是好萊塢頭號狠人,確實也不為過。
銀幕外關心政治,銀幕內自然也少不了「夾帶私貨」。
西恩·潘至今參演的作品已經有一百多部,包含了不少有關戰爭題材的電影。
其中,《紅色警戒》就是一部經典之作。
紅色警戒拍攝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導演馬利克在瓜達康納爾島取景,處在熱帶島嶼的瓜達爾康納爾島環境非常惡劣,但是很多演員義無反顧的參加。
非類型電影的戰爭片更多的是對于戰爭本身的思考,我們如此理性的人,為何會陷入戰爭,戰爭給我們帶來什麼。
電影中多次出現了標準的風景,但是在這個風景中,我們正在戰爭。
這種人類之間的殘殺和旁白對于上帝的思考,給我們啟示。
在這部影片中,沒有巴頓將軍的那種揮斥方遒,反而將上校塔爾那種軍事野心家的形象刻畫的非常形象。
對于戰爭而言,很多電影喜歡將領導者刻畫成上位者的姿態,對于戰爭的走向非常清晰,但是在紅色警戒中,還未上戰場時,就將上校的野心展現出來,他是背負家人的期望去進入戰場的,這場戰爭他等待了15年,在戰爭中,更多的對他是追求政績的名利場,而不是血腥的戰場。
導演更加聰明的一點是,面對戰場,上將可以義無反顧的直接來到前線,特別直的站著,也去讓士兵穿上自己的上衣,還會在面對死亡的士兵深思。
導演用短短幾個鏡頭,就塑造了一個政客軍事家的形象。
影片最開始就展現了他在小島上和島民一起生活的場景,這樣的場景是安寧的,沒有戰爭的,后續回到船倉里,黑色的世界中的戰爭由此形成了很大的對比。
電影中的主人公,選擇了不同的方式去面對殘忍的戰爭,期待用這種方式去反抗戰爭的殘忍,無論是用另一個美好的世界麻痹自己,還是用愛情去滋潤自己,或是用絕對對現實的認可,亦或是戰爭野心家。
他們每個人對戰爭的態度,這種群像化的方式,充實了電影,讓影片更具有思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