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離我們最近的天體,一直以來,與月球相關的謎層出不窮,即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這個每天都能看見的美麗天體仍然隱藏著無數的秘密,充滿了神秘感。
這些秘密中,就包括了月球南極出現的重力異常現象,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近期科學家貌似找到了原因,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一般情況下,一個球體表現出來的重力應當是均勻的,但月球卻不同。在月球的不同位置和區域,其重力差別很大,而這些重力較大的區域,呈現出密集分布的現象。
我們這次主要要說的就是艾特肯盆地,其位于月球的南極,是迄今發現的太陽系最大、最古老的撞擊坑之一,其直徑約為2500公里,深度為13公里。
在這里,重力異常的現象非常突出。
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前期,在對月球表面進行掃描時偶然發現,該區域存在顯著的重力異常,這直接導致飛經此地的宇宙飛船被拖拽到更低的軌道,或者將飛船推離預定的軌道高度。
月球南極重力異常現象被發現后,科學家一直無法解釋其存在的原因。
于是在各種各樣的猜測流傳出來,有人稱NASA在該區域發現了外星飛船;也有人稱月球是一個中空的天體;還有更離奇的說法,在月球的內部是外星人的基地,南極的永久黑暗區域,就是外星飛船的出入口,這似乎能夠解釋為何在月球南極的艾特肯盆地存在如此驚人的重力異常現象。
而當NASA對月球進行了全球引力測繪后。結果表明,重力異常現象可能是由于一次小行星撞擊導致,簡單來說,小行星撞擊首先形成盆地,然后月球內部的熔巖流填滿了該區域,冷卻后造成了密度不均勻,從而導致重力異常。
但是這個結論仍然漏洞百出,因為隨后的研究發現,艾特肯盆地所在位置的月殼很薄,不足以導致如此規模的熔巖流爆發。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對前面的結論做了補充,該重力異常區域仍然是由一顆小行星撞擊后,該小行星并未引起月球大規模的地質變化,可能嵌入月球而被埋藏在地下。因此,該區域很可能是一個小行星的墓地。
該項研究提出,大約42億年前,一個巨大的金屬質地的小行星撞入剛剛形成不久的月球,這個外星天體在經過了億萬年后,其核心物質可能仍然完好保存在月球地下約300公里深處。這就很好地解釋了該區域重力異常現象的形成原因。
到此,于月球南極的重力異常現象得到了完美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