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內藏大量詭異星球,溫度濕度與地球相似,被稱為失落的世界!
2023/04/21

自人類誕生以來,我們一直苦苦尋找著宇宙中的其他文明。作為地球上最高級的生物,人類始終相信,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并不孤獨。可人類就目前為止所發射的最遠宇宙探測器「旅行者1號」也僅僅飛離地球約222億公里。這個數字對于我們來講可能是很遠的距離,但是對于浩瀚宇宙而言,或許比大海中的一根針更加渺小。盡管如此,人類也沒有停下尋找外星生命的腳步。只是在不斷的變換著尋找的方法,利用不同的標準進行尋找罷了。

如何判斷一個天體是否存在生命?

目前,人類尋找外星生命最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以人類自身在地球的生存標準來衡量的,我們不知道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文明,因此也就更不知道其他「生命」的生存標準是什麼樣的了,而使用人類的生存標準去衡量一個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是目前最靠譜的方法。

因為只有與人類的生存標準在同一個維度,才有被我們發現的可能。所以,一個星球是否是類地行星就成為了我們去判斷這個星體是否存在生命的第一標準。

在宇宙中,那些被拋棄的類地行星

有天文學家史蒂文森提出,在遙遠的宇宙邊緣,存在著一些與地球環境相似的行星,它們被稱作「失落的世界」。科學家們認為,這些行星在太陽系形成初期被拋出太陽系,從而成為了宇宙中飄蕩的「孤魂野鬼」。在這些行星上,有著溫暖的氣候和充足的濕度,足以維持生命的存在。

史蒂文森強調,科學家們的這一個全新的發現并不是簡單的推想,而是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早在數十年前,天文學家們就認為星際空間存在「被逐」的 天體,這些天體是太陽系所產生的「副產品」。

太陽系類地行星在發展初期兩個方向

在太陽形成時期,與地球品質大致相同的天體被認為往兩種方向發展:

一種是被撞入像木星那樣的大行星;

另一種是被更大的行星的萬有引力彈射進入太空。

史蒂文森關注的是那些被大行星的萬有引力拉入太空的天體,這些天體是在數百萬年前被拋出太陽系的,從此漂泊在宇宙之中。

脫離了太陽系,這些行星是如何維持自身熱量的呢?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技術學院行星科學家史蒂文森表示,在太陽系形成初期,一些被太陽「拋棄」的類地行星盡管沒有像太陽那樣的恒星為它們提供熱能,但它們的表面很有可能有厚厚的氫氣層,在氫氣層中蘊藏著由行星天然發射作用所發出的熱量,并使這些熱量得以長期保存。

并且,這些「被驅逐」出太陽系的類地行星從太陽系形成過程中所獲得的熱能,即使經過上百億年也不會冷卻。

因為在太陽系形成過程中給的那一階段,太空中很可能充滿了氫。因此,被釋放的行星就可能被氫氣包圍,從而使它們能保留大致與地表相同的溫度,甚至在表面還有海洋的存在。

如果沒沒有陽光,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內部的放射活動就會使溫度只上升到絕對零度之上一點,但是厚厚的氫氣層卻能防止內熱逃逸,從而使被「放逐」的行星保持溫暖舒適。

液態的水被認為是與地球生命觀類似的生物存在所應有的條件,但不是絕對條件。史蒂文森說道:「這些‘被逐’天體上面也有可能有山火及閃電,從而使其表面溫度可以維持生命,并維持生命長久存在。此外,在這些行星的大氣層中,除氫氣外還很可能含有甲烷和阿摩尼亞。

這一切與40億年前地球開始有生命的環境相似」

不過,史蒂文森指出,由于這些星球獲得的能量只相當于地球的1/5000,

因此就算有生命存在,它們也是較為低等的生命形態。

那些「流浪星球」上的景象是什麼樣的呢?

史蒂文森這樣描繪這些星球上的景象:「那里并不完全是冰冷黑暗的世界,頻繁的火山爆發所噴發出的紅色巖漿使整個大地變成了紅色,而天空中則布滿氫云,在這里,我們或許看不到美麗的星空。」

結語

「失落的世界」理論問世后,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因為史蒂文森的論點目前基本上不可能得到證實。那些遙遠的孤星如果存在的話,也只能發出極少的放射熱能或無線電波,以目前的技術,地球上的科學家根本無法觀測到它們。因此「失落的世界」是否像史蒂文森描繪的那樣,還有待證實。

狂造25分慘案!雙探花轟50+17,懷特16中9,米切爾33+6+5獨木難支
2024/05/08
50分19籃板8助攻!米切爾獨木難支,22歲探花秀崛起,懷特太強了
2024/05/08
完敗!米切爾33+6+5,塔圖姆19中7,馬刺舊將立功,騎士認清現實
2024/05/08
25分大勝!綠軍1-0騎士!塔圖姆拉胯,米切爾空砍33+6+5
2024/05/08
騎士提前3分42秒放棄比賽:米切爾33分被迫打卡神情沮喪 綠凱1-0
2024/05/08
完勝!塔圖姆18+11,米切爾25中12,感謝馬刺,東部要大結局了
2024/05/08
25分大勝!聯盟第一勢如破竹,米切爾空砍33+6+5,雙探花合砍50分
2024/05/08
7記三分,25分大勝!塔圖姆拉胯之夜,馬刺舊將拯救綠軍
2024/05/08
官宣!穆雷被罰10萬不禁賽,戈貝爾當選DPOY,尼克斯中鋒賽季報銷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