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生,48歲,平時身體健康,但有煙酒史。一個多月前,他在吃飯時發現吃米飯和饅頭等干食時有哽噎感,難以下咽,并伴有咽痛。他以為是咽炎,自行買了藥吃,但癥狀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他發現喝粥和湯也有哽噎感,體重下降了近10斤。他意識到自己的健康可能出了問題,于是去醫院就診。
在醫院,趙先生的血常規、肝腎功、血糖、血脂和大便等常規檢查都正常。 胃鏡檢查顯示他的食管中部有一個腫物,侵犯了3/4的食管壁,表面糜爛、充血、結節感,有不規則潰瘍形成,質地硬,易出血。 病理活檢結果顯示他是食管原位鱗癌。醫生建議他盡早進行手術治療。
經過與家屬協商,趙先生接受了食道癌切除術,手術順利切除了病灶。術后第二天,他開始喝流質食物,發現哽噎感明顯減輕,現在已經可以進食軟食了。
醫生提醒,如果進食時出現吞咽困難,可能是食管病變的信號,應及時就診。食道癌是一種發生在食道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
1. 吞咽困難:這是食道癌最常見的癥狀之一。隨著腫瘤的增長,患者可能會感到食物卡在喉嚨或胸部,即使嘗試多次也無法將食物順利吞下。這種困難可能會導致疼痛和不適,嚴重時甚至可能影響到正常的飲食。
2. 胸痛或背痛:食道癌可能會侵犯到周圍的組織和神經,導致患者出現胸痛或背痛的癥狀。這種疼痛可能是持續的,也可能是陣發性的,嚴重時可能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3. 體重減輕:未經意的體重減輕可能是食道癌的一個跡象。由于吞咽困難和食欲減退,患者可能會出現體重下降的情況。如果在短時間內體重下降明顯,應該引起重視。
4. 持續的咳嗽或聲音嘶啞:食道癌可能會侵犯到氣管或喉部,導致患者出現持續的咳嗽或聲音嘶啞的癥狀。這種癥狀可能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5. 嗓子痛或持續的喉嚨不適:食道癌可能會侵犯到喉部,導致患者出現嗓子痛或持續的喉嚨不適的癥狀。這種癥狀可能會影響患者的正常交流和飲食。
6. 反流或胃酸倒流:雖然反流或胃酸倒流更常見于胃食道反流病(GERD),但長期的反流和GERD也可能是食道癌的風險因素。如果患者經常出現反流或胃酸倒流的癥狀,應該及時就醫檢查。
7. 食欲減退:食道癌可能會導致食欲減退的癥狀。由于吞咽困難和身體不適,患者可能會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如果長時間食欲不振,應該引起重視。
8. 嘔血或便血:食道癌可能會侵犯到血管,導致患者出現嘔血或便血的癥狀。這種癥狀可能是食道癌晚期的表現,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這些癥狀可能會被誤認為是咽炎或其他疾病,因此如果出現這些癥狀,應盡快就醫確診。
食道癌是一種在全球范圍內非常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其發病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占據了2%的比例。這種病癥的嚴重性不容忽視,因為 每年全球大約有30萬人因食道癌而失去生命。這個數字令人震驚, 尤其是在中國,食道癌的發病率占到了世界總發病率的50%。換句話說,全球每兩個食道癌患者中,就有一個是中國的患者。
食道癌的 主要發病年齡是50-7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群由于長期的生活壓力和飲食習慣,使得他們更容易患上這種疾病。
食道癌是一種嚴重的健康問題,其發生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
1. 腌制食物和高鹽飲食:長期食用腌制食品和高鹽飲食可能會增加食道癌的風險。這是因為這些食物中的亞硝酸鹽和其他化學物質可能在體內轉化為致癌物質。此外,高鹽飲食也可能導致胃酸反流,從而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2. 真菌感染:某些類型的真菌,如念珠菌,可能與食道癌有關。這些真菌可能通過損傷食道細胞的DNA,導致細胞失控增殖,從而形成癌癥。
3.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缺乏某些營養素,如 維生素A、C和E,可能增加食道癌的風險。這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在維持細胞健康和防止DNA損傷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4. 抽煙和喝酒:吸煙和過量飲酒都是食道癌的重要風險因素。煙草中的有害化學物質可以損傷食道細胞的DNA,而酒精則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導致胃酸反流。
5. 食管反流:長期的胃酸反流到食道可能導致食道炎,進一步可能發展為食道癌。胃酸反流會損傷食道細胞,使其更容易受到致癌物質的影響。
6. 遺傳因素: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食道癌。這可能是因為某些遺傳突變使得他們的身體更難以修復DNA損傷,或者他們的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反應較弱。
7. 其他環境因素:如 暴露于某些化學物質或放射線也可能增加食道癌的風險。這些物質可能直接損傷食道細胞的DNA,或者通過改變身體的基因表達模式,使細胞更容易發生癌變。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