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億年后,宇宙會變成什麼樣子?人類文明,能否一直延續下去?
1億年后,土星環在土星重力的拉扯下,完全墜入土星消失不見,這些構成土星環的冰晶巖石,小的像塵土差不多,大的比航空母艦還大。
6億年后,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由現在的38萬公里,拉遠到40.7萬公里。
月亮在我們的視野里變得更小,不能再完全遮住太陽,日全食這一天文奇景消失。
10億年后,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變得更劇烈,太陽整體亮度提高百分之十。
地球因為接收到更多的光輻射,平均氣溫上升到45攝氏度,兩極冰川徹底融化,沿海城市被淹沒。
水蒸發也變得更加劇烈,大氣中全是濕熱的水蒸氣,溫室效應加劇,地球進入惡性循環,不再適宜人類生存。
40億年后,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發生碰撞,兩個星系融合成一個更大的橢圓狀星系。
但星球之間的碰撞應該不會發生,雖然兩個星系中包含數萬億個星球,但星球之間的密度很低,太陽距離最近的恒星--比鄰星,也有4.2光年那麼遠。
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足夠放下太陽系內所有行星,這麼大的閑置空間,星球們很難撞到一起,畢竟這又不是擠公交。
兩個星系融合成新的新星系后,就從兩個星系中各抽兩個字給它取個新名字,仙女座星系抽星系兩個字,銀河系就抽銀河兩個字,那新星系就叫銀河星系,簡稱銀河系。
50億年后,太陽老化成紅巨星,體積膨脹到原來的兩百倍左右,水星金星依次被太陽吞噬,太陽逼近到地球軌道附近,因為距離太陽太近,地球直接被烤成了一顆巖漿星球。
100億年后,太陽系也迎來了終結,八大行星全部消失,太陽也變成了一顆散發著微弱光芒的白矮星。
1000億年后,各大星系被膨脹的宇宙帶著飛向了漆黑的深處,星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新銀河系變成漆黑空間里的一座星光孤島。
10000億年后,包括新銀河系在內的各大星系逐漸走向死亡,恒星持續熄滅,星系內很難再誕生新的恒星。
200000億年后,最后一顆恒星熄滅,只剩白矮星能給漆黑的宇宙帶來微弱的光亮。
50萬億年后,白矮星也不再發光,宇宙徹底陷入了黑暗,至此恒星紀元結束,黑暗紀元開啟。
100萬億年后,宇宙各處的溫度達到一致,但在暗能量的推動下,宇宙膨脹的速度越來越快,此時,宇宙里只剩下黑洞還活躍著。
但黑洞也并非能一直存在下去,它也在通過「霍金輻射」不斷損失著品質,終有一天,黑洞也會消失。
在時間面前,沒有什麼是永恒的,即使是宇宙也有終結的一天,就像是從來沒出現過一樣。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