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行星的真實表面,這個小行星被稱為龍宮,它距地球大約3億公里,拍攝這張圖片的是由一個名叫隼鳥2號的探測器所拍攝!
小行星一般被認為是太陽系形成之時所留的殘片,保留著太陽系最為原始的信息,研究這些殘片有助于了解太陽系早期的歷史及演化。
隼鳥2號探測器是由日本發射的一個小行星 樣本采集探測器,所以它的任務不光是對龍宮近距離的探測,還要從龍宮表面采集樣本帶回地球。
隼鳥2號探測器
隼鳥2號探測器 是于2014年12月升空。并于 2018 年 6 到達龍宮附近,在探測一年左右的時間之后,2019年7月它在龍宮表面采集了樣本,2019 年 11 月離開小行星,于2020 年 12 月 5 日將采集的樣本返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2015年12月隼鳥2號在利用地球引力加速時拍攝的地球
距離130萬公里拍攝的龍宮 中心移動的亮點
2018年6月距離40公里拍攝的龍宮
2020年12月研究人員確認樣本返回地球現場
龍宮小行星的直徑約900米,形狀為菱形,它是于 1999 年 5 月 10 日被發現。被發現時它被賦予了臨時編號 1999 JU 3。在 2015 年 9 月 28 日,小行星中心正式命名為「Ryugu」 (龍宮)。
龍宮以16個月的周期在距離太陽0.96-1.41AU的軌道處繞太陽公轉,而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AU(1.5億公里),所以龍宮的軌道與地球軌道存在交叉,與地球的最小軌道距離為 95443.4 公里,相當于 0.23 個地月距離。
因此它也被歸類為具有 潛在威脅的小行星行列。
龍宮軌道示意(綠色),藍色為地球軌道
隼鳥2號近距離拍攝的龍宮
龍宮的自轉周期為7小時38分鐘,所以在龍宮的表面每7個半小時就會體驗一次日出日落的晝夜變化!龍宮的自轉和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
隼鳥號釋放的著陸器拍攝的日出和日落
2018年6月隼鳥2號來到龍宮附近,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才看清龍宮小行星的真實面貌它是一個表面布滿灰色巖石、荒蕪、孤寂的世界。
隼鳥號拍攝的龍宮表面
龍宮的表面大約存在4400塊大于 5 米的巨石。所以它很像一個由巖石積壘起來的小行星。
距離表面20公里拍攝的龍宮,可以看到多處隕石坑
70米高空處拍攝的表面
70米高空黃色方框的表面特寫
22米高空拍攝的龍宮表面,可以看到探測器的影子
22米高空拍攝黃色方框特寫
隼鳥2號在探測期間,曾在龍宮的表面釋放了兩個巡視器以及一個著陸器,巡視器是移動的探測器,就像探測車那樣,但它和探測車卻有點不同,它是跳著移動!
巡視器著陸時拍攝的隼鳥2號
巡視器拍攝的表面
龍宮表面
巡視器拍攝的龍宮表面
龍宮表面
龍宮表面
隼鳥2號在對龍宮進行完系統的探測之后,便開始了最終的任務,采樣。
它曾對小行星龍宮進行了兩次采樣,其中第二次采樣最為特殊!
那是在2019年4月5日,為了能采集小行星表面的新鮮樣本,隼鳥2號對小行星龍宮進行了一次轟擊,這次轟擊在小行星龍宮的表面,造成了一個直徑大約10米的撞擊坑,這也是人類首次對小行星的轟擊!
轟擊后表面的變化
采樣之后,它于2019年11月13日開始啟程返回地球,隨之探測龍宮任務宣告結束,剩下的則是隼鳥2號將采集的樣本帶回地球,在經過一年的飛行之后,2020年12月6日,樣本被成功送回地球,但隼鳥2號的任務并沒有停止,它還會朝著下個目標(1998KY,一個快速旋轉的小行星)進行探測!
采樣之后的升空畫面
離開龍宮時的拍攝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