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癥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雖然沒有癌癥那樣令人恐懼,但同樣令人擔憂。
最新的流行病調查顯示,近年來尿毒癥的患病年齡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10歲到30歲的患者占總患者數的40%。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面臨著腎臟疾病的風險,需要引起重視和關注。
很多患者在病情發展初期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生病,導致腎臟功能受到嚴重損害。那麼,什麼是尿毒癥?與哪些生活習慣有關?患上尿毒癥,身體有哪些信號?今天我們將全面解答這些問題,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應對尿毒癥。
尿毒癥是腎臟功能衰竭的一種嚴重疾病,導致人體內的代謝產物、廢物、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無法被有效排出,從而引發身體中毒的綜合癥狀。
造成尿毒癥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喜歡憋尿:長時間產生憋尿情況,會增加尿路感染和腎盂腎炎的風險,長期下去,可能導致尿毒癥。
2.高蛋白含量的飲食:長期高蛋白攝入也會增加腎臟負擔,使腎臟長期處于過度工作狀態。
3.飲食鹽分過量:過多的鹽攝入會增加腎臟負擔。此外,鹽會使體內水分滯留,加重腎臟負擔。
4.喝飲料不節制:飲料相比于蘇打水,會大量添加果糖,在高糖的狀況下,會導致腎小球,或者腎小管的細膜受到損傷,也會導致腎臟的損傷。
2020年,據廣東台報道,曾有一名腎透析患者,因直接把可樂當水喝,一天至少喝兩三瓶,醫生當場診斷為尿毒癥晚期,當時他只有24歲。
5.習慣性熬夜、晚睡:眾所周知,熬夜對身體傷害非常大,而 腎臟基因有13%跟生物晝夜節律有關。腎臟24小時維持人體運作,一旦到了晚上,腎臟血流量會減少一半,運作效率比白天低,熬夜會導致腎臟的「生物鐘」紊亂,腎臟沒有規律而充足的休息時間。
1.精神狀態差:早期腎病可能導致這些癥狀,少數患者還可能出現四肢酸軟和腰酸無力,嚴重時甚至出現惡心嘔吐和呼吸困難。
2.尿液成分改變:當腎臟受損導致炎癥時,血液可能影響尿液,導致尿液中出現帶有血色的情況。
3.泡沫尿:也稱為蛋白尿,當腎功能障礙導致蛋白質進入尿液時,尿液中的泡沫會增多且難以消散。正常排尿只會出現少量泡沫,并且很快散開。
4.飲食方面問題:當腎病嚴重時,體內毒素物質通過血液循環擴散到全身,可能引發飲食方面問題,嚴重時還會刺激皮膚,引發瘙癢不適。
5.四肢乏力、造血功能受創:腎功能受到傷害可能導致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嚴重降低,或者尿毒癥嚴重毒素物質導致了紅細胞代謝緩慢,從而出現各種癥狀。
6.水腫:腎臟組織的功能不全,可導致體內的水排泄受阻,使水分過量積聚于疏松組織,引發水腫,如 腿部、眼瞼、面部等部位。這種水腫癥狀通常在早晨會加重,并且難以消退,需要對癥治療才能緩解。
1.尿常規:通過尿液中蛋白質和白細胞的檢測,如果兩個指標都呈陽性,可能提示尿路感染或腎小球腎炎的可能性。
2.泌尿系統B超:通過B超檢查泌尿系統,可以輔助判斷是否出現泌尿系結石、腫瘤、囊腫發育異常等情況。
3.血生化抽血檢查:通過檢測血清肌酐水平,如果超過正常范圍,可能表示腎臟功能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