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體檢的過程中,一些人得知自己患上了癌癥,他們會感到驚愕和困惑,甚至會自問:「我平時不吸煙、不飲酒,也沒有其他不良習慣,為什麼癌癥會找到我?」
關于這個問題,復旦大學教師于娟的例子可以給我們一些想法,她在患乳腺癌去世前,曾在自己的博客「四季」中寫下了一段發自肺腑的話。
她提到,自己沒有遺傳問題,身體素質良好;剛生完孩子,喂過一年的母乳;而乳腺癌患者絕大多數都是45歲以上的人群,她只有31歲,為什麼她會患上乳腺癌呢?
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自己的身體明明很好,既沒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也沒有遺傳因素,各方面都表現的很棒,卻偏偏患上了癌癥。
而有些人長時間吸煙飲酒,飲食和作息都不太規律,為什麼這些人反而沒有患上癌癥呢?
還有一些人認為每個人的身體里都有癌細胞,那為什麼有些人不患癌,有些人卻患上了癌癥呢?今天,我們就來一一解開這些謎團。
01
癌癥的出現和什麼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
某些癌癥具有遺傳性,家族中有癌癥病史的人可能具有較高的癌癥易感性。
化學因素
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如苯、甲醛等,或長期在化學工廠工作,可能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物理因素
長期接觸某些離子或非電離輻射,可能導致免疫功能下降,誘發癌癥。
不良生活習慣
如吸煙、飲酒、高能量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等,可能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年齡因素
年齡也是癌癥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癌癥的風險也逐漸增加。
02
為什麼癌癥難治愈?存在2點原因
癌細胞的異質性
癌癥是一組疾病,包括多種類型和亞型的癌細胞,這些癌細胞在遺傳上和表型上存在巨大的異質性。
這意味著即使同一類型的癌癥,不同患者之間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突變和表達模式。
這種癌細胞的異質性導致了治療對每個患者的效果不同,且有可能出現抗藥性,癌細胞的異質性使得研發出適用于所有患者的通用治療方法變得更加困難。
腫瘤的進化和逃逸機制
癌癥是一種異質性突變的疾病,并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進化,腫瘤細胞可以通過多種機制逃逸或抵抗傳統治療,如化療、放療和免疫療法。
這些機制包括細胞突變、DNA修復機制失調、腫瘤微環境的改變等,逃逸和抵抗機制使得治療難以根除腫瘤或控制其生長。
03
人人都有癌細胞,為什麼有人不患癌?
根據相關醫學研究,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內其實存在著上萬個細胞,而身體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活動。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細胞會凋亡,而另一些全新的細胞則會生長出來,然而,這些死亡的細胞會被免疫系統迅速清除,為新細胞的生長騰出空間。
據研究,人體每年大約會生長出100多億個新細胞,這些新細胞也有可能會在復制過程中發生錯誤,從而導致細胞突變,在所有這些變異細胞中,有一種被稱為腺癌細胞。
但我們要注意的是,盡管每個人的身體內都存在癌細胞,但這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患上癌癥,在這個過程中,免疫系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統可以抵御外來病原體入侵,及時修復和修正身體內的變異細胞,甚至有可能直接消滅身體內的變異細胞。
在正常狀態下,當身體內的細胞數目低于10的5次方時,強大的免疫系統就能夠抑制住癌細胞的生長。
然而,一旦癌細胞的數量增長到10的6~12次方,免疫系統的清除能力就會超出范圍,增加癌癥的發生風險,所以免疫系統的強大與否則直接關系到身體是否會存在癌癥問題。
04
其實癌細胞「害怕」這4件事
「害怕」定期體檢
癌癥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它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而定期體檢可以幫助人們及時發現并治療癌癥,從而避免病情惡化。癌癥細胞最害怕的便是定期體檢,通過定期體檢,我們可以及時發現身體內的異常情況,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例如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癥之一,早期發現和治療乳腺癌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如果等到乳腺癌晚期才發現,治療難度將會大大增加,所以定期體檢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發現并治療癌癥,避免病情惡化。
「害怕」煙酒不沾
癌細胞「害怕」煙酒不沾,這是因為在多項研究中,吸煙和飲酒被發現是癌癥發生的高危因素。
煙草中的有害物質可以直接損傷DNA并破壞細胞內部的正常功能,長期吸煙會使得身體對癌癥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患肺癌、喉癌、食管癌等癌癥的風險。
其次,酒精也被證實與多種癌癥的發生密切相關,過量飲酒會導致細胞內的DNA損傷和基因突變,從而增加患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肝癌、胃癌等癌癥的風險。
「害怕」心態平和
研究表明,心態平和可以調節人體免疫系統,從而對抗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擴散,心態平和可以減少「壓力荷爾蒙」的分泌。
當人體面臨壓力時,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會被激活,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和皮質醇等物質,進而刺激免疫細胞分泌炎性因子和細胞因子,為應對壓力做出反應。
然而,過量的壓力荷爾蒙和炎性因子會破壞免疫平衡,導致免疫細胞無法有效識別和攻擊腫瘤細胞,從而促進腫瘤的進展。而心態平和可以抑制HPA軸的過度激活,減少壓力荷爾蒙和炎性因子的分泌,維持免疫平衡,幫助對抗癌癥問題。
「害怕」良好的飲食習慣
在抗擊癌癥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研究指出,大約三分之一的癌癥病例是由于飲食不當而引起的,所以通過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癌癥的風險。人們應該注意膳食平衡,攝取足夠的營養物質,例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類和蛋白質食品,并減少高脂肪、高熱量和高糖分食品的攝入,此外,避免食用霉變、燒焦或油炸等不健康的食品也很重要。一些特殊的營養物質,如抗氧化劑、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幫助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并有助于預防癌癥,例如維生素C可以有效地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的傷害,從而預防癌癥的發生。
05
醫生分享3大抗癌食品,平時不妨常吃,有助于防癌抗癌,一般人不告訴他
大蒜
大蒜是公認的抗癌食物,特別是針對皮膚癌、肺癌、腸癌等很有效。
柑橘類水果
這類水果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降低口腔癌、胃癌、喉癌等發病風險。
蘆筍
蘆筍具有防止癌細胞擴散的功效,可以預防多種癌癥,如皮膚癌、直腸癌等。
06
閱讀延伸:癌癥到了晚期,還有治療的必要嗎?
癌癥晚期當然有必要治療,而且如果治療有效還可以讓患者獲得長期生存,并且具有較高的生活質量。雖然癌癥晚期很難徹底治愈,但治療與不治療患者的生存期差別還是挺大的,晚期癌癥的治療目的不再是清除體內癌細胞取得徹底治愈,而是控制腫瘤生長讓患者長時間帶瘤生存,并且有較好的生存質量,這就叫姑息治療。目前很多晚期癌癥的姑息治療策略都具有很好的療效,晚期癌癥患者能夠像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那樣控制癌癥生長,生活能夠自理,帶瘤生存很長一段時間。總之,晚期癌癥不僅有必要治療而且治療后能夠長時間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