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結構的變化,血管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腦血栓每年新發病例約250萬,其中有10%因此死亡,50%出現明顯的后遺癥,20%可能再次中風,只有不到20%的病人能夠臨床痊愈。因此了解腦血栓的相關早期癥狀,早發現早治療,對該疾病的預后至關重要。
血管堵塞會導致什麼后果?
血管好比是通暢的河流,血脂廢物好比垃圾,當垃圾堆積較多的時候,水流變慢,最終水流會被阻斷!血脂廢物隨著血液流動,堵在哪里,哪里就會發病!小堵會誘發如高血壓、中風、冠心病等健康問題,大堵則可能會直接誘發腦血栓、腦梗塞,甚至猝死!
血管堵沒堵,「頭部」不會說謊,若沒有這4個癥狀,血管還不錯
1.頭暈胸悶
經常出現頭暈頭疼胸悶的情況,或許就是血管出了問題,出現這種情況,可要小心了。血管被堵,心腦血管也有可能被堵,就很容易造成大腦和心臟缺血缺氧的現象,就會經常出現頭暈胸悶的情況。嚴重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頭疼和心悸的狀況,甚至會出現暈厥。
2.無緣無故流口水
流口水是血管阻塞的一種重要現象,是腦梗死的前兆之一。一旦腦血管被堵塞,就不能為咽部肌肉提供充足的血液,所以咽部功能容易出現異常,導致吞咽異常。同時如果面部也沒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也容易導致肌肉不受控,出現單側流口水的情況。
3.視力模糊
我們的眼睛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才能正常工作,血液可以為眼睛提供必要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當血管堵塞時,血液無法正常流動。
眼睛可能無法得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從而導致視網膜等重要部位的細胞因缺氧和營養不足而無法正常工作,導致視力模糊。
4.語言障礙
腦部血管堵塞后,大腦處于缺氧狀態,影響腦神經正常運轉,如果損傷到了大腦的語言中樞神經,可能就會出現語言理解障礙和表達困難的癥狀。
嚴重時喪失語言功能,還會伴有一些肢體動作不協調等癥狀。當患者突然出現語言表達困難、構音不清、反應遲鈍、肢體無力等情況時,就有可能發生腦血管疾病,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血管堵塞,可能全身都會遭殃?4個方法或能讓血管通起來
1.平時多飲水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每天要飲1500~2500ml的飲水量,使血液達到稀釋濃度,幫助毒素和垃圾跟隨水分排泄于體外,讓血液更好在血管疏通管道當中更好的流通,清除血管兒當中的垃圾和有害物質。
2.合理飲食
血管堵塞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血液過于黏稠。所以日常生活中盡量要吃得清淡,保持營養均衡,多吃一些有助于清血管的食物,比如西紅柿、洋蔥等,幫助預防血管堵塞。
3.規律作息
戒掉熬夜的壞習慣,保證每天達到8小時的充足睡眠時間,這樣機體才能得到足夠的休息時間進行自我修復。
如果精神壓力過大,導致失眠,必要情況下,可以咨詢專業醫生,通過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心理行為干預等科學方法改善失眠狀況。
4.遠離煙酒
香煙當中含有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損傷血管壁,導致脂類物質更加容易沉積于血管內,還會造成血管發生堵塞,加速動脈硬化的形成。
經常喝酒也會損害血管的健康,容易誘發高血脂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所以說想要保護血管的健康,預防血栓,平時就要遠離煙酒。
多吃6種食物,被譽為「血管清洗劑」,有益健康
1.西紅柿
西紅柿營養價值毋庸置疑,西紅柿中含有一種蘆丁,能夠增強人體的抗氧化功能,清除身體中的自由基。西紅柿是一種很好的保護血管的食物,經常食用也能夠起到抗氧化的效果。
2.芹菜
芹菜是公認的血管清道夫,可以幫助人體清除體內的一些雜質,其中所含的鉀也很利尿,能有效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排出更多不利物質,也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而且芹菜中含有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清除血液中過多的脂質廢物和毒素。
3.洋蔥
洋蔥是一種常見的蔬菜,它富含的前列腺素A和硫化物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軟化血管壁,因此被稱為「血管清洗劑」。洋蔥的做法非常多樣,比如可以用洋蔥拌木耳,將干木耳泡發后與切好的洋蔥和香菜一起拌勻,口感清香,營養豐富。
4.豆類
豆類食物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大量不飽和脂肪酸,這些都可以降低體內的膽固醇濃度,促使血液流通穩定,達到清理血管的效果。經研究發現,每天食用豆類25克左右,能減少5%-6%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幾率。
豆類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鈣、鉀等,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所缺的維生素。
5.杏鮑菇
杏鮑菇這種菌類食物對人的身體非常有幫助,它當中含有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維生素,其中就有18種氨基酸,對身體非常有幫助。
所以在平時大家可以多吃一些杏鮑菇,能夠起到預防疾病的功效,它能提高免疫力,幫你清理身體當中的垃圾,讓身體變得更加健康。
6.海帶
海帶也可以清潔血管,經常吃海帶,可以攝入豐富的膠體纖維,可以幫助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另外海帶還有很多活性物質,可以幫助降低血壓,降低血糖。
結語:日常生活中,血管堵塞的危害是極大的,情況嚴重可能會造成猝死風險。平時可以多吃點食物中的「血管清潔劑」來疏通血管。
當然還需在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情緒,積極進行運動鍛煉,定期進行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