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故事中,那些武林高手的實力有幾斤幾兩,只需要與其他角色打一場就有定論,也正因為如此,那些隱藏角色的實力定位就難免會略顯尷尬,比如「劍魔」獨孤求敗這個角色就是如此。
光看金庸賦予獨孤求敗這個角色的定位,說他是一生不敗,那自然是頂尖強者了,但問題在于他從未登場,且生存的年代不明,所以他那一生不敗的戰績未必有含金量。
(獨孤求敗劇照)
如果將獨孤求敗身處金庸武俠世界觀里的武學巔峰師時代《天龍八部》時代,他是否依舊能夠做到一生不敗?這個角色是否配得上「全書最強」的稱號?
劍魔這個角色之所以讓人向往,無疑是因為他刻在劍冢中的那段文字,從沒有一位高手說出如此霸氣的一段話。
「縱橫江湖三十余載,殺盡仇寇奸人,敗盡英雄豪杰,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不得不佩服金庸,只用寥寥數語便將一位手執長劍與雕同行的劍俠形象刻畫得如此的立體,光憑他「一生不敗」的戰績,就足以讓讀者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金庸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提到過,這個角色是他以自己的偶像「棋圣」吳清源老先生的形象所創,甚至就連這段墓志銘都是以吳清源曾經說過的一段話進行改編而得來的。
所以毋庸置疑,金庸賦予獨孤求敗的定位是十分特殊的,再加上《笑傲江湖》中他又再度補全了這位劍客的形象,他借劍魔傳人風清揚之口提到了獨孤九劍這套傳奇劍法。
(風清揚劇照)
說是:「獨孤九劍,有進無退!招招都是進攻,攻敵之不得不守,自己當然不用守了。創制這套劍法的獨孤求敗前輩,名字叫做‘求敗’,他老人家畢生想求一敗而不可得,這劍法施展出來,天下無敵,又何必守?如有人攻得他老人家回劍自守,他老人家真要心花怒放,喜不自勝了。」
甚至連一個能夠讓獨孤求敗防守的敵人都從未出現,這又讓獨孤求敗的形象顯得更偉岸了。
可還是那個問題,獨孤求敗若是生在一個高手凋零的時代,那這一切就顯得毫無意義了,那就等于是矮個里面挑高個,并不能顯得他有多強,比如在群雄爭霸的天龍時代,他就未必能稱雄。
金庸筆下其他故事基本還處于「武林紛爭」的層面,而《天龍八部》一書中的武俠世界觀設定卻有些超出武俠的范疇。
這一點金庸在書中也吐槽過:「‘六脈神劍’、‘火焰刀’、少林派指法等將內勁凝聚集中,發出而化為毀物傷人的無形刀劍,僅為小說家夸大之言,并非真有其事,讀者當做‘寓言夸張’可也……本書敘事,多有虛妄想象、夸張之處,蓋以「天龍八部」為名,多有象征抽象,已踏入魔幻之神奇境界矣。」
(天山童姥劇照)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那逍遙派就略帶幾分修仙的氣質,比如天山童姥那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能讓人返老還童,還有逍遙子在不老長春谷中奪走了能夠讓人長保青春的《神書》等設定都讓這個時代變得魔幻起來。
所以獨孤求敗在這個時代真的能夠稱雄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妳看看這個時代的第一劍客的遭遇就明白了。
天龍時代的第一劍客是誰?似乎印象中天龍時代的群雄是不屑用兵器的,盡管那慕容復也算是手持長劍,但他卻不是以劍法著稱,他真正的拿手絕技是慕容家祖傳的斗轉星移。
而書中以劍著稱的自然是那「劍神」卓不凡,別看他登場就輸給了虛竹,妳且看書中其他角色對他那劍招的驚嘆就會知道他的劍法的確不俗。
書中是這麼說的:「嗤的一聲,劍刃從他腋下穿過,將他的舊僧袍劃破了長長的一條。卓不凡第二擊不中,五分驚訝之外,更增五分懼怕,身子滴溜溜打個半圈,長劍一挺,劍尖上突然生出半尺吞吐不定的青芒。群豪中有十余人齊聲驚呼:‘劍芒,劍芒!’那劍芒猶似長蛇般伸縮不定,卓不凡臉露獰笑,丹田中提一口真氣,青芒突盛,向虛竹胸口刺來。」
不過卓不凡的劍法雖精,卻未必是第一劍客,因為書中還有一位名頭比他更大的劍客,那人便是「石清子」。
(段正淳劇照)
若沒讀過連載版的故事,那自然是無法了解石清子這個角色的,因為在三聯版中,這個角色就已經被刪除了,不過金庸賦予他的定位卻一定是這個時代的最強劍客,就因為他那外號霸氣異常。
而書中是借大理皇室成員段正淳介紹的他:「段正淳道:‘譽兒,快上前磕頭,這位道長便是我日常所說的東方第一劍石清子,劍法之精,當世無雙。’」
「東方」所指的范圍自然是極大的,這外號可比劍魔、劍圣霸氣多了,能夠讓世人信服他是「東方第一劍」,他的實力自然是有目共睹的。
奈何如前文所說,這是個趨近魔幻的時代,單純的劍術高明可不好使,所以石清子第一次登場就吃了癟,而讓他吃癟的人即是近乎修仙的段譽。
(段譽劇照)
書中是這麼說的:「石清子雙手已碰到段譽的手掌,突然心頭一震,適才所發的內勁便如泥牛入海,霎時間化得無影無蹤,更覺段譽手上有一股極強的吸力,要將自己體內的內力硬生生的吸出。」
是啊,試想獨孤求敗若是遇上了像段譽這種能夠吸走他人內力的高手,又該如何應付呢?何況這個時代段譽可不是最強的,如此看來,獨孤求敗若是生在天龍時代,那一生不敗的戰績怕是要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