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是個事業型男人,因為工作性質,經常會出入各種飯局酒局,也學會了吸煙。前幾年參加體檢,被檢查出腸子里長了息肉,但當時醫生說影響不大,但一定要定時檢查。
轉眼3年過去了,張先生一心撲在工作上,也就沒有定時檢查。直到這天上廁所,突然發現自己的大便顏色有點暗紅色,意識到不對的他立馬去了醫院。腸鏡檢查發現,腸道存在明顯潰爛且隆起的部位,活檢后確診為腸癌。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腸道出現息肉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那麼,腸道里為什麼長出息肉呢?
息肉是指人體黏膜上的隆起狀病變,也就是長疙瘩了,腸道息肉顧名思義是疙瘩長在了腸道內。這些息肉的大小數量不一,可能1個也可能多個,甚至一些多的會達到上百粒。在病理性質沒有確定的情況下,統稱為息肉。
誘發息肉出現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這5個。
1.年齡因素
息肉的出現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一般中老年人體檢查出息肉的幾率會更大一些。
2.遺傳因素
家族內有息肉病史的話,那麼你出現息肉的幾率也會比普通人要高一些。
3.飲食習慣
長期保持低纖維、高脂肪、高熱量以及吸煙飲酒的人群,罹患息肉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4.便秘患者
便秘人群會導致糞便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內,糞便內的一些毒素會刺激腸粘膜出現慢性炎癥,也會增加息肉的發生風險。
5.炎性刺激
罹患 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的人群,會導致腸道黏膜發生病理學變化,也會增加息肉的發生率。
腸息肉進展到腸癌是個十分緩慢的過程,少則1~2年,多則十幾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只要及時發現異常并進行干預,就能預防其演變成癌。 尤其是年齡>40歲的人群,要積極觀察身體表現,發現這幾個異常及時就醫。
1.排便次數的異常增加
正常情況下,每日排便的次數應該在1~2次。如若 近期排便的次數異常增加,需要高度警惕可能是腸道內存在腫瘤,導致腸腔被占據、腸粘膜受到刺激所致。除了排便次數增加外,還會有排便不盡、糞便變細、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等癥狀。
2.放屁次數異常增多
近期突然發現自己的排便次數增加了,且伴有明顯的臭味,需要警惕可能是腫瘤在腸道內靠近肛門出口位置,導致直腸梗阻所致。
3.便血次數突然增多
罹患腸癌會導致患者出現 異常的消化道出血,且糞便在與病灶摩擦時也可能導致表面的毛細血管破裂,誘發出血。腸癌引起的出血多會附著在糞便內部,主要以黏性血液大便、大便一側帶血為主。
4.腹部疼痛
當腸腔內的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會讓患者的腸道發生 梗阻,誘發腹脹、腹痛等癥狀出現,其中腹痛的發生幾率較高。出現的頻率會由之前的陣發,逐漸發展到持續性存在。
腸息肉的發生與飲食之間離不開關系,且長期不健康的飲食模式還會 促進腸道炎癥、細胞異常增加,增加癌變的風險。想要遠離息肉,日常要注意少吃這幾種食物。
1.高脂肪食物
如炸雞漢堡、糕點等食物,這些食物內的 脂肪含量較高,且多為飽和脂肪。長期大量攝入會刺激腸道內壁細胞增殖,進而引起息肉生成。且高脂肪的食物會促進細胞異常增生,容易進一步增加息肉的發生幾率。
2.加工肉類
我們經常吃的熱狗、培根、腌肉等均屬于加工肉,這些肉類內有大量的 硝酸鹽、亞硝酸鹽成分,在與蛋白質結合后會生成亞硝胺,亞硝胺是明確的致癌物,會增加腸息肉、腸癌的發生風險。
3.紅肉
豬牛羊肉均屬于紅肉的范疇, 這些肉類內有大量的膽固醇、飽和脂肪,過量攝入會增加腸息肉的發生風險。且紅肉內的鐵元素也很豐富,該物質可能會在腸道內轉換成致癌物,增加腸癌的發生率。
遠離腸道息肉,從生活的小細節做起。要是體檢檢查出息肉,不要緊張,起步階段的話做好定期體檢。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