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對于每個人而言,生、老、病、死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四個階段。衰老,作為大自然的自然規律,亦無法例外。
然而,人們對衰老的恐懼卻常常溢于言表,因為它代表著青春的消逝,生命的逐漸終結。
許多人窮盡一生都在尋找長壽不老的秘方,但多以失敗告終,有人認為,能夠活到老年是一種難得的福分,若能在晚年活得充實、活出質量,便能更好地享受這段時光,也能得到更多的關愛和享受。
時光荏苒,每過一年,人們的年齡增長一歲,人類的壽命也相應減少一歲正,因為如此,許多老年人非常注重個人健康,希望能通過一些方式來養成長壽體質,使自己活得更長一些。
在養生保健的道路上,很多人選擇通過堅持走路和多睡覺的方式來養生延年,然而這兩種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呢?
有退休醫生指出,若想保持健康長壽,除了堅持多走路、多睡覺之外,還應注重兩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這些或許會更有效地幫助人們延年益壽,那麼,究竟是哪些呢?且聽醫生一一道來。
01
活到多少歲才算長壽?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人們的壽命也在不斷延長,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的壽命能夠超過平均壽命,就可以被認為是長壽。
根據不同的標準,長壽的定義也會有所不同,在我國,男性的平均壽命為73歲左右,女性的平均壽命為79歲左右,因此,如果一個人的壽命能夠超過這個平均壽命,就可以被認為是長壽。
02
壽命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遺傳因素
某些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與壽命有關,例如長壽基因、抗衰老基因等,家族壽命和親屬壽命也可能與個體的壽命相關。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習慣對壽命有重要影響。健康的飲食、適量的體育鍛煉、充足的睡眠、避免吸煙、限制酒精攝入以及減少壓力等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延長壽命。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如生活環境、工作環境、氣候和污染程度等也會影響壽命,良好的環境條件有助于保持健康和長壽,而污染、有害物質暴露和不良的環境條件可能會縮短壽命。
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如經濟狀況、受教育程度和社會支持等也會影響壽命,較高的經濟收入和教育水平通常與更好的健康狀況和較長的壽命相關。
03
人類為什麼無法實現「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本質上是指生物體能夠無限期地維持其生理和生化功能,不受疾病、環境壓力、細胞磨損等因素的影響,然而,從生物學角度看,這種想法并不切實際。
生物體內的細胞不斷進行分裂和更新,以維持機體的生理功能,然而,細胞的分裂能力是有限的,當細胞無法繼續分裂時,組織器官就會逐漸失去功能,導致衰老和死亡。
除此之外,生物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自由基,這些自由基會攻擊DNA分子,導致DNA損傷和突變,進而影響細胞的正常功能。
生物體內的基因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和環境壓力下會選擇性表達,以適應不同的[生·理·需·求],然而,這種選擇性表達也會導致基因的變異和失活,從而影響生命的長短。
因此,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無法實現「長生不老」,然而,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通過基因編輯、細胞治療等手段來延長人類壽命,盡管這些技術仍然存在許多挑戰和限制。
04
難道真的生死由命?非也
實際上,人類壽命的長短不僅受到身體內端粒的影響,還與基因息息相關,基因大約決定了15%的壽命比例。
另外15%則取決于外部因素,這些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醫療水平、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其中生活習慣占比最大,因此具有可塑性,可以輕易改變和調整。
即使擁有長壽基因,如果個人生活習慣不健康,仍然會給身體帶來損害,最終影響壽命,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和關注生活習慣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05
多走路和多睡覺有助于長壽嗎?
首先,在走路的過程中,全身血液的輕柔循環得以有效促進,血管的彈性得到增加,心肺功能得到提升,身體新陳代謝的速度得到加速,從而幫助身體排出更多的毒素和垃圾。
此外,步行還能增強免疫力,提升抵抗力,對心肺功能進行有效的鍛煉,并幫助塑造健康的體態。
然而,為了健康,僅僅依靠多走路和充足的睡眠是遠遠不夠的,雖然步行和睡眠都能為身體健康帶來一定的益處,但并非多多益善。
過多的睡眠反而會增大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對養生保健和長壽起到負面影響,因此,退休醫生建議,若想保持健康狀態,以下兩件事情應當被長期堅持:
06
退休醫生坦言:壽命長不是靠多走路和多睡覺,而是堅持這2件小事
合理的飲食
平衡飲食和合理的營養是維持機體正常抗衰老功能的基本措施,因為衰老是人類生命過程中的必然規律。
通過去除外界不良因素,人們可能會按照原有的遺傳程序健康地生活到百歲以上。古人云:「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保證充足飲食的攝入,對于維持各臟器功能正常運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抗疫先鋒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今年已經八十多歲高壽,但他依然身體硬朗、精神煥發,并活躍在一線。
鐘老的健康飲食理念是「早餐吃好」,他的早餐菜單包括一碗紅豆粥、一碗加全麥餅干的牛奶、兩片夾芝士的面包、一個雞蛋和兩個橙子。
生活在廣州的鐘老注重飲食清淡,強迫自己食用五谷雜糧,將其視為「藥」來吃,他說,雖然精米白面味道鮮美,但其營養價值不及雜糧。
此外,鐘老提醒,高脂、高熱量、腌制、燒烤、油炸的食物要盡量少吃,動物性食物大概占總食物量的20%,而植物性食物大概占總食物量的80%為最好,這種平衡的飲食結構有助于維持身體健康,并使鐘老保持活力和精神煥發。
多學習、多動腦
您是否注意到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那就是長壽似乎特別青睞某一群人,特別是那些杰出的院士們。他們不僅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且更是在壽命上有著令人羨慕的表現。
例如,袁隆平院士活到了91歲,吳孟超院士甚至活到了99歲,而沈忠厚院士也享年92歲,這些人的普遍壽命都在90歲以上,甚至有的高達100多歲。
這絕非偶然,因為一項研究指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長壽,這些高壽的院士們,平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特別善于動腦,對學習有著深厚的熱情和執著。
這種長期以學習為樂,不斷挑戰自我,也是延緩大腦衰退的有效方法,這不僅可以增強大腦的思維活躍度,延緩大腦衰老,更可以避免老年癡呆癥等多種問題的出現,從而有效地延長壽命。
這個發現給我們所有人提供了重要的啟示。想要長壽,并不一定需要過度的鍛煉或者特殊的養生方法,只要我們堅持多動腦,保持學習的熱情,就能擁有健康的大腦和長壽的人生。
07
閱讀延伸:壽命「藏」在臉上,有3個特征,或與長壽有緣
眼睛有神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中老年人會逐漸出現視力下降和老花眼的現象,甚至會患上白內障類疾病。
然而,對于壽命偏長的人來說,他們的視力往往保持得較好,沒有出現老花眼和看東西模糊的情況。
牙齒堅硬
每個人的牙齒堅固程度不同。隨著年齡的增加,牙周膜、牙齦、牙槽骨等都會逐漸萎縮,牙齒也會逐漸松動脫落。
然而,對于那些長壽的老人,他們的牙齒往往保持得較好,沒有出現嚴重的脫落現象。
唇色紅潤
觀察一個人的唇色可以反映其體內的氣血狀況,唇色鮮紅通常表明體內氣血充足、血液循環良好。而唇色發黑等則可能是身體內存在瘀血等問題的表現。
眉毛濃密
眉毛濃密且沒有雜亂發白的現象也是長壽者的一種特征,這可能是因為眉毛的生長周期比較長,需要消耗較多的營養物質,而長壽者的新陳代謝和內分泌水平較高,能夠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