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醫生,三年前你為什麼不幫我切除息肉?現在都癌癥了!一位男士拿著一份檢查報告憤怒地問醫生。
宋先生今年56歲,三年前,他在醫院的結腸鏡檢查中被診斷出患有息肉,當時醫生建議宋先生住院,再做一次結腸鏡切除,但是宋先生因為怕麻煩,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沒有及時進行手術。
最近,由于便血,宋先生再次去醫院檢查,卻發現同一位置的息肉已經癌變,無法再通過結腸鏡切除。
醫生告訴他,有可能轉移已經發生,只能進行手術,面對這樣的結果,宋先生后悔自己的疏忽,同時也抱怨醫生沒有一下子把他全部切除。
在醫學上,許多人開玩笑地稱結腸癌為「愚蠢的癌癥」,因為它是最好預防的癌癥,只要息肉被切除,患癌癥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但是,像宋先生這樣對腸息肉過于大意的人還是很多的,他們往往忽視了醫生的建議,結果導致了病情的惡化。ADVERTISEMENT
01
腸息肉是什麼?
腸息肉是指腸道內突出的腺瘤性腫塊,通常是良性的,它是由于結腸或直腸黏膜細胞的異常增生所導致的。
腸息肉在腸道內形成突出物,可能呈現不同的形狀,如平坦、蘑菇狀或蒂狀。
腸息肉的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見,以結腸和直腸息肉為最多,小腸息肉較少。
息肉主要分為炎癥性和腺瘤性兩種,炎癥性息肉在炎癥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而腺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有惡變傾向。
檢出息肉和確定其病變性質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進行全結腸鏡(包括病理)檢查并在腸鏡下進行干預治療。
02
為什麼腸道容易長「息肉」?
遺傳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息肉,遺傳突變可能導致腸道細胞的異常增長和分裂,這可能會增加息肉形成的風險。
年齡
隨著年齡增長,腸道息肉的發生率也會增加。大約50歲以上的人更容易患上息肉。
飲食不良
高脂、高膽固醇、低纖維的飲食習慣與腸道息肉的發生有關,這樣的飲食習慣可能導致膽固醇沉積在腸道內,刺激細胞生長增加。
腸道炎癥
慢性腸道炎癥,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可能增加息肉發生的風險,長期的炎癥刺激會導致細胞變異和增生。
吸煙和酗酒
吸煙和酗酒與腸道息肉相關聯,這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可能對腸道黏膜造成損害,增加了息肉形成的風險。
肥胖
肥胖與腸道息肉的發生有關,肥胖可能導致慢性炎癥和代謝問題,這可能增加細胞異常增長和息肉的形成。
03
腸息肉會發展成腸癌嗎?
腸息肉有可能發展成腸癌,但并非所有的腸息肉都會癌變,這主要取決于息肉的類型和大小。
一般來說,炎性息肉的癌變幾率較小,而腺瘤性息肉則癌變率較高,如果息肉長至1cm以上,甚至更大,形成腫塊或多發,就可能會癌變,導致腸癌。
因此,如果有家族性腸息肉史或家族內有腸癌史,需要及早將腸息肉切除,并做病理切片,了解病理性質。
04
腸道里長了息肉,上廁所時會有5個提示,別等到晚期了才反應過來
大便帶血
當腸道里長了息肉,上廁所時大便中可能會帶血,通常人們會認為大便中的血絲是由痔瘡引起的,但實際上,腸息肉和痔瘡引起的大便帶血是有區別的。
腸息肉引起的大便帶血通常呈持續性或間接性,這意味著在一段時間內,大便中會持續出現血液,或者在兩次排便之間有間歇性的出血。
而痔瘡引起的大便出血則呈滴血狀,不會與大便融合,當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大便中的血液量會逐漸增加,并伴隨便秘嚴重時出現腸梗阻。
有便秘感覺
腸道內生長息肉是許多人面臨的問題,而這種問題往往會導致便秘的出現,當腸道內存在息肉時,可能會對周圍的腸道黏膜產生刺激,引發炎癥反應。
這種炎癥反應可能會導致腸道蠕動減緩,進而形成便秘,此外,當腸息肉增大時,可能會壓迫腸道黏膜,阻礙腸道蠕動,進一步加劇便秘癥狀。
值得注意的是,便秘并不一定意味著存在腸息肉,然而如果便秘癥狀持續存在,并且糞便總是感覺排不干凈,這可能是腸道內存在息肉或其他問題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盡早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腹痛
當腸道內有息肉形成時,可能會導致腸道梗阻,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癥狀,在排便過程中,由于糞便的擠壓,腸道粘膜可能會受到損傷。
當糞便在通過腸道的過程中,由于息肉的存在,可能會對腸道粘膜產生牽拉或擠壓。
這種牽拉或擠壓會導致腹部疼痛,就像在排便過程中出現的腹痛現象,所以如果在排便過程中出現明顯的腹痛,這可能是腸道息肉發出的一個信號。
大便帶「凹槽」
腸道內長了息肉,通常會導致大便的形狀發生改變,從而提示一些不尋常的情況,有時,當你去廁所時,會發現大便帶有一些「凹槽」的形狀。
這些凹槽是由于糞便在結腸中形成,并緩慢輸送到肛門進行排泄的過程中,與腸道中的息肉相互擠壓所形成的。糞便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開始于口腔,然后經過胃、小腸和大腸的一系列消化和吸收過程,最后形成糞便。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腸道內有息肉,那麼糞便在運輸到肛門的過程中,會與息肉產生摩擦或擠壓,這種摩擦或擠壓會導致糞便的形狀發生改變,從而出現凹槽或溝壑。
腹瀉
雖然大部分腸息肉是無癥狀的,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會出現腹瀉、腹痛、腹脹等消化系統癥狀。
腸息肉的存在可能會干擾腸道的正常運動,從而影響腸道對水分和電解質的吸收,導致腸道內水分增加,大便性狀改變,最終引發腹瀉。
其次,腸息肉還可能影響腸道內生態平衡,使得腸道內有益菌群減少,有害菌群增加,這也可能導致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的出現。
05
如何改善「直腸子」?養成3個習慣
「直腸子」這個詞指的是大便干燥,排便不暢,也就是我們大家所講到的便秘,如果大家存在著「直腸子」這樣的現象,可以通過以下這三個方式來幫助自己改善便秘問題:
飲食調整
確保飲食富含纖維,這對于增加大腸蠕動和軟化大便很重要,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類的攝入量,同時減少精加工食品和高脂食物的攝入。此外,喝足夠的水也是保持腸道正常運作的關鍵。
建立規律的排便習慣
盡量每天固定在同一時間去上廁所,即便沒有大便的欲望也要嘗試去,這將幫助培養腸道的正常排便反射和習慣。
運動
適度的身體活動可以促進腸道運動和血液循環,有助于改善便秘問題。
嘗試每天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跑步、游泳或騎腳踏車。此外,有針對性的腹部運動,如仰臥起坐和腹式呼吸,也可以刺激腸道蠕動。
06
怎樣預防腸息肉、遠離腸癌?
飲食健康
保持均衡的飲食,攝入豐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蛋白質,限制攝入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增加纖維素的攝入有助于促進腸道健康。
注意體重控制
肥胖與腸癌的風險增加相關,保持健康的體重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適度的鍛煉,可以降低患腸癌的機率。
限制飲酒和戒煙
過量飲酒與腸癌的風險增加相關。最佳健康建議是女性每天最多飲用一杯酒,男性每天最多飲用兩杯酒。
同時,吸煙也與腸癌的風險增加相關,因此戒煙對于預防腸癌非常重要。
定期進行腸道篩查
50歲及以上的人群應該定期進行腸道篩查,如結腸鏡檢查、大便潛血試驗等,這些篩查方法可以早期發現和治療腸息肉以及腸癌。
07
閱讀延伸:做腸鏡發現息肉,會立馬割掉嗎?
在腸鏡檢查過程中,如果發現息肉,醫生通常不會立即進行切除。
首先,醫生需要進行活體組織檢查,以確定息肉是否有惡性可能,通過組織學的分析,醫生可以了解息肉的具體情況,包括其大小、形態、位置和組織學類型等,從而制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對于小型的良性息肉,醫生可能會選擇切除,以防止其轉化為癌癥,然而,并非所有的息肉都需要立即切除。
對于良性小型息肉,醫生會根據其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有些小型的息肉可能不需要切除,只需要隨訪觀察。
如果息肉直徑大于兩厘米,則存在惡變傾向,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手術切除,對于大型或高度可疑的息肉,醫生會進行切除手術,同時進行進一步的治療和隨訪。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